泉港区现有住宅小区119个,其中,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小区77个,业主委员会自管的小区23个,公益托管的小区19个。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三有”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公共收益季度公示率100%,专户开设率100%,收益审计率100%,评定出三星级以上物业服务小区34个,三星级以上物业经理63个,物业经理三星达标率81.8%,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小区69个,达标率89.6%,业委会组建率由2024年10月30日的44.54%提升到90.8%,党员人数过半的业委会占比从30.19%提升到70.4%。
严把“人选关”
像选村干部一样
选好小区业委会
采取“摸、把、提”三步走方式,探索推行“像选村干部一样选好小区业委会”工作方法,落实落细住宅小区业委会成员选任。
对人选深入“摸”。建立处级领导包镇街、科级干部挂小区制度,2200多名干部进村入格、敲门入户,全面摸排业委会成员合适人选。采取“三推荐、两回请”方式,即“村居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方推荐,回请党组织关系在机关的离退休党员、在异地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小区业主,建立参选业委会人选意向库。
对资格从严“把”。出台《小区业委会成员人选选配工作指引》,强化“政治体检、素质扫描”,明确“五优先、六不宜”情形。通过“住建前置把关、组织提级联审”方式,排除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业委会成员候选人。建立“双向进入、班子融合”机制,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交叉任职”。
从能力精准“提”。编制《住宅小区物业管理50问》等实务操作手册,建立新任业委会成员岗前培训制度,梳理业委会职责清单,明确业委会“做什么、怎么做”。树立实干实惠导向,优先推荐23名推动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落实有力、成效突出的业委会成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担当者”建议人选。
做实“服务关”
像抓家里事一样
抓好服务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红色矩阵”,有效推动社区、业委会、物业深度融合。
在组织引领方面,建立“社区党委+业委会支部+物业支部”三级党建管理模式,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办结反馈-监督评价”工作机制,采取“大篷车”“轻骑兵”“便民大集市”等形式到各小区开展“邻里文化节”“启梦者科技巡展”等活动15场,累计认领民生“微实事”238项。
在融合治理方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等场所设置居民议事厅、调和区,搭建“业主茶话馆”“民情收集站”等议事协商平台,定期协商调处邻里纠纷、物业矛盾28件。
在积分赋能方面,开发“红色积分”便民服务平台,组建小区红色宣讲、平安巡防、文明督导、爱心救助、文体服务、家园清洁等7支自治志愿服务队,梳理7类35项积分项目,常态化实施“情暖夕阳”“四点半课堂”“垃圾分类我先行”等特色服务项目20多个,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达1464人,累计赋分25000余分。
突破“痛点关”
像破坚冰一样
破解收缴物业费痛点
用好“普法破冰、融情化冰、攻坚冰瘤”“破冰”三部曲,破解山腰街道冲破锦川安置小区物业费收缴时业主抱团、观念陈旧乃至水电费拒交整治困境。
据悉,山腰街道联合多部门开展普法宣传,充分调动干部带头作用,鼓励干部及其家属率先缴、带头缴,从内部“破开”坚冰。
另外,山腰街道结合节假日,开展“文明清明物业共情”“魅力锦川欢享五一打造物业管理新样板”系列活动,为履约守信的业主提供湄洲岛一日游名额,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用情感共治消除矛盾冰凌。针对挑头闹事,欠缴严重的顽固业主实施综合执法,山腰街道联动攻坚根治顽固冰瘤,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催缴起诉,并加大案例宣传,提高业主履约意识,为物业费收缴工作筑牢法治底线。
创新“机制关”
像嫁接果树一样
焕活无物业小区
为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创新“大物业+先享后买”机制,构建“政府育苗-企业挂果-百姓收益”共生体系。
以选种嫁接的方法,引进碧桂园物业服务公司实施“整包焕新”工程,将18个无物业小区整体打包,采取“三个一点”资金筹措,试行“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收缴方式,前三年采取政府补助,业主缴费从每平方米0.1元逐年提升至0.5元。接着,在物业进驻后优先着力整治小区外墙脱落、消防管道无水等民生、消防问题,采取问卷形式了解业主实际需求,建立小区特有的“菜单式”服务形式,尽全力满足不同业主的生活需求,真正做到“为业主服务”。
最后,以“先用后付,先享后买”的形式,让业主切身体会物业服务为日堂生活带来的便利,切实感受“服务增值”。再从第四年开始,恢复企业自行运营,从而达到“政府搭台、企业让利、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融媒体记者唐晓霞 孙韵乔
通讯员张贵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