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了!终于踏上爷爷的故乡,没想到家乡的亲人这么热情、这么亲切……”近日,蓝田镇后清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从马来西亚回乡认亲的代表团。80年前,年仅9岁的黄河汉跟随父亲黄振习下南洋讨生活,自此与安溪老家的亲人失去联系。如今,黄河汉的孙辈黄家定、黄嘉仪为圆祖父的心愿,跨越千山万水回乡认亲。□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通讯员 陈和俐 文/图
一封书信 勾起回乡寻亲念头
“亲人们,我们回来了!”当大巴车缓缓驶入后清村村口,车门开启,黄嘉仪一行人兴奋地踏上故土。“终于见面了,欢迎回家!”“这么多年,可算回来了”……早已等候多时的黄氏宗亲纷纷围拢上前,热情地与他们拥抱、握手,彼此亲切地互通姓名、叙说辈分,场面甚是温馨。
在后清黄氏福昌祖祠内,举行了“开箱看族谱寻根”仪式,宗亲们搬出厚厚的族谱,一页页仔细翻阅。“族谱上这个‘振习公’就是我的曾祖父……”黄嘉仪难掩激动,“终于找到了,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是爷爷心心念念的家乡。”
黄嘉仪介绍,1945年,曾祖父黄振习带着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随着“下南洋”浪潮,背井离乡漂至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其中,黄嘉仪的爷爷黄河汉当时年仅9岁。
“家中族谱有记录‘振习公’在家排行老三,年轻时携家带口出海。”堂兄黄新建说,他们家中长辈子辈都知道海外这支血脉的存在,但多年来由于通信不便等原因,双方逐渐失去了联系。
“20多年前,爷爷曾收到过一封来自安溪老家的书信,从此萌生了回乡寻根问祖的念头。”黄嘉仪说,这封家书不仅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乡情,还附有一小部分支系图。然而,由于工作繁忙,黄河汉虽然心中对家乡充满眷恋,却一直未能抽出空闲时间踏上回乡归途。
近些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黄河汉的行动愈发不便,可叶落归根的心情却更加强烈。“爷爷常说,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黄嘉仪表示,即便身体条件不允许回乡,爷爷也始终惦记着要让儿孙们回去认祖归宗。
数次波折 终续阔别八十载亲缘
黄河汉回乡认亲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2020年,黄嘉仪的哥哥黄家定按照书信上的地址,在网上搜索“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蓝田乡后清村”的相关信息。他找到了后清村的相关资料,并进一步查到曾担任村委会主任的黄东坚的邮箱。
“多亏了这个邮箱,让我们找到一个通往故乡的窗口。”黄家定迫不及待地写了一封寻亲邮件,信中表明想寻找黄氏宗祠以及失联已久的亲人们,并于2020年6月7日、8月9日,两次发送给黄东坚。
遗憾的是,黄东坚平时很少登录这个邮箱。“两年后,我整理未读邮件时,才发现这两封海外华侨探亲计划邮件。”黄东坚说,他当时既激动又愧疚,立刻打电话回村确认邮件中提到的人员及关系,并将核实结果回复给对方,但发出去的邮件没有得到回应。
好在,黄家定、黄嘉仪两兄妹并未因此停下寻亲的脚步。2024年12月26日,黄东坚接到一个来自广州的陌生电话,对方受委托为一名马来西亚侨胞在后清村寻亲。沟通后,黄东坚惊喜地发现,这位侨胞正是几年前发邮件寻亲的黄家定的妹妹黄嘉仪。
“这回可不能再错过了。”很快,黄东坚帮助黄嘉仪与直系堂兄黄新建取得联系。经过反复沟通,2月16日,双方终于确认亲属关系。随后,在黄新建热情的邀请下,黄嘉仪和家人第一次踏上故乡。
“心情十分激动,这一趟下来感觉特别亲切,没想到家乡亲人如此用心。”黄嘉仪说,虽然两地隔着千里,但却隔不开血脉情深。之后她将会与家乡亲人们继续保持联络,也会带更多的侨胞回来感受家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