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期,网络上兴起“整顿了职场的‘00后’开始整顿亲戚了”的话题,且热度持续攀升。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纷纷分享、收集各类“应对亲戚话术”,引发大量讨论。当下的“00后”正重新审视并处理亲戚关系,对此现象您如何评价?
本期嘉宾:黄齐超、贺成、龙敏飞
新旧文化的碰撞
□贺成(记者)
“‘00后’整顿亲戚圈”现象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源于新旧文化的碰撞。过去,长辈打听年轻人婚恋、工作等情况是普遍现象,本质是亲情的表达。如今,社会差异加大,年轻人个性化增强,个体意识突出,长辈的过度关心容易让年轻人感到被冒犯。
在年轻人看来,亲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时经常联系且年龄相近的亲戚,自然有共同话题,或是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虽然因代沟共同话题较少,但有许多共同的回忆可以聊;另一类则是那些不怎么来往的亲戚,既没有现在的交集,也没有过去的回忆,为了套近乎只能尬聊,聊着聊着就触及感情、事业、家庭等不愿透露的个人隐私问题。
当下,年轻人对亲戚关系的亲疏标准正悄然改变。血缘关系不再是“00后”衡量亲疏的唯一标准,地缘距离和共同话题,变成衡量亲缘关系的主要指标。现代社会的家庭状态与过去不同,大家不再住在一起,生活节奏快,加上生育政策等因素,亲戚关系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长辈在处理亲戚关系中,要学会接纳晚辈的变化,避免过多干预。
是一种消极回避
□黄齐超(教师)
现如今,传统的逢年过节走亲戚,逐渐不再为“00后”所接受。这是因为“00后”个性较强,追求独立和自由,加上与亲戚没有共同话题,他们就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维系亲戚关系上。个别“00后”并不看重父辈们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刻意维护的亲缘关系,且懒得去经营亲戚关系,被称为“断亲一代”。
逢年过节,亲戚相聚,长辈们对“00后”格外热情和关心,经常会问一些缺乏边界感的隐私问题,比如“考研了吗”“找对象了吗”“结婚了吗”“工资多少”等。对于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年轻人自然不乐意回答,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避开尴尬。当然,对于网上流传的把话题聊死、把亲戚聊蒙圈的“应对亲戚话术”,把亲戚怼得哑口无言,多数年轻人并不会真的拿来效仿,只是当作笑话看。
在我们的心目中,“走亲戚”早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它不仅是节日庆典中的必备环节,更是维系家族情感、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00后”这一代,他们当中不少人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在找不到与亲戚舒适相处、无缝交流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
呼吁朋友式相处
□龙敏飞(职员)
很多“00后”分享、收集各类“应对亲戚话术”,甚至还有“大战长辈”“唇枪舌剑”的“表演视频”,看起来很过瘾,给人一种追“爽剧”的感觉。这些内容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具备很强的共情与共鸣能力。如今的年轻一代,对隐私、边界感等话题有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当长辈们的提问让他们感觉到被冒犯之后,便有了热梗里面的那些“内心戏”。
看上去很爽的“‘00后’整顿亲戚圈”,现实中却很少上演。很多人也只是在内心里面“暗爽”一番,真到了现实生活中,要么转移话题,要么闭口不言。何以至此?主要还是中华传统美德摆在那,尊重长辈是共识也是底线,这是很多人心中不可跨越的敬畏。所以“‘00后’整顿亲戚圈”,说到底只是互联网上的狂欢,并不可能真正照进现实,因为,这与我们的传统价值观相违背。
在“‘00后’整顿亲戚圈”的背后,关于亲情关系的定义,也在发生改变。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共同话题、地缘距离、情感共鸣等,更能体现他们对亲情的定义。“‘00后’整顿亲戚圈”成热梗,是对平等与相互尊重的相处方式的一种呼吁。传统的“长辈式”说教,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朋友式”的相处模式,才会让亲情关系更加轻松和愉快。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写照,也为未来的亲情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