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低价药不再难。复方丹参片5元,维生素B2片3.8元,阿司匹林肠溶片3元,罗红霉素胶囊2.8元,盐酸环丙沙星胶囊1.5元……在浙江省舟山市,350家单体、连锁药店设有20元以下低价药专柜,其中294家设有5元以下低价药专柜。(3月25日《人民日报》)
所谓低价药,不仅是指零售价格低,而且利润空间小。曾经,这些低价药一度告别药店药柜、淡出公众视野,原因就在于,其利润空间较小,占据货柜空间。如今,低价药重回药店,且以专柜呈现,这不仅是广大患者的福音,而且对传统线下药店也有“救命”之效。
对很多药店而言,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既面临线下同行竞争,也面临线上药店竞争,特别是后者,因为租金、人工等成本较低,网售药品价格明显低于药店价格。近年来,线下药店处于不断萎缩状态。低价药专柜的推出,显然能为线下药店起到引流作用。这对于承受生存压力甚至面临关门风险的线下药店,从某种程度而言是“救命稻草”。
浙江丽水去年也在市区5家零售药店开展了“低价药品专柜”试点工作。这样的试点,为“低价药专柜”推广积累经验。希望其他城市也加入这种试点行列,让“低价药专柜”成为城市药店的“标配”。
不文明行为
需德法并施
□王志顺
近日,某高铁车厢内乘客赤脚搭座、拒不改正并暴力抗拒规制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经铁路部门证实,涉事旅客经乘务人员劝阻后仍反复实施不文明行为,最终升级为肢体冲突。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3月25日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高铁是公共场所,每位乘客都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遗憾的是,现实中总有个别乘客不顾公德和他人感受,为所欲为。当其他乘客对其不文明行为提出严重抗议时和经乘务人员劝阻后,其仍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终至将自己架到舆论的“烤架”上,有可能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真是何苦来哉又可恶可恨!
在笔者看来,类似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公民文明素养的缺失,也折射出公共场所行为失范治理体系的深层短板,亟待构建法治约束与道德教化并行的综合治理机制。
遏制“高铁乘客赤脚搭座”不文明行为,需构建分层递进的制度体系。其一,推动《公共交通文明行为管理条例》专项立法,细化不文明行为清单,建立“警示—经济处罚—限制乘车”的阶梯式惩戒机制;其二,参照航空“黑名单”制度,完善铁路乘客信用档案,实现跨区域、跨交通工具的联合惩戒;其三,配备具备基本执法权的列车安全员,赋予其对轻微违法行为的现场处置权;其四,建立公共场所文明行为正向激励机制,通过积分奖励、优先服务等方式引导公民自律。
更深层次而言,公共秩序建设需法治硬约束与德治软教化的同频共振。唯有完善法治框架筑牢行为底线,创新治理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深化德治教育培育公民精神,方能让“流动的中国”真正成为展示现代文明的窗口。
“考研名师”乱象
教育应回归本质
□黄思敏
近年来,“考研名师”频频“塌房”成为舆论焦点。从何凯文英语成绩造假,到田静删除毕业院校信息并拒绝公布考试成绩,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考研培训行业的深层问题——过度商业化、虚假宣传、师德缺失,以及学生对“名师”的盲目崇拜。(3月25日南方网)
考研市场的膨胀催生了“名师经济”。在资本驱动下,培训机构热衷于打造“网红名师”,通过名校光环、高分神话、夸张营销吸引学生,利用学生的焦虑心理牟利。
“名师”人设的崩塌,往往源于虚假信息的泛滥。有的教师伪造学历、夸大教学成果,甚至P图伪造高分成绩单;有的机构则通过“押题包过”“绝密上岸卷”等话术制造虚假承诺……当前行业监管仍显薄弱,尽管《广告法》明令禁止教育培训虚假宣传,但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违规成本低、收益高。
“名师”神话的盛行,也与考生的“上岸焦虑”密不可分。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许多学生寄希望于“名师”的“捷径”和“技巧”,而非扎实的知识积累。这种心态被培训机构精准捕捉,进而强化“高分=名师=成功”的荒谬叙事。
要根治“塌房”乱象,需多方合力。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规范,建立教师资质审核机制,严惩虚假宣传。其次,培训机构须摒弃流量思维,以教学质量而非营销噱头赢得市场。最后,学生需理性看待考研,避免盲目崇拜“名师”,而是通过系统学习提升自身能力。考研培训行业若想长远发展,必须回归教育本质,让诚信与专业成为行业基石。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