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时令春菜争“鲜”上市、“春日限定”菜品刺激味蕾、春季水果果香诱人……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春日经济”成为我市消费市场的主角,各大商业街区、连锁餐饮门店、购物平台纷纷看准时机,创新产品服务、丰富消费体验,用一口口新鲜的“春味”打开了市民春天消费新场景,为泉州的消费增长注入新活力。□融媒体记者 魏晓芳 实习生吕凯文 文/图
春菜上新 菜篮子增鲜
春日的第一口鲜,藏在破土而出的春笋里。昨日,走进南安市向阳乡卓厝村,漫山遍野的竹林绿意盎然,毛竹笋已悄悄冒出笋尖。
“现在是毛竹笋采挖初期,春笋采挖可以持续到4月中下旬。”南安市花开农场负责人林祥桂有着多年挖笋经验,他告诉记者,清明节前后是挖笋的最好时候,这时候挖出来的春笋鲜、嫩、脆,而谷雨之后的春笋口感就相对较差。此外,他也提醒,春笋要焯水后再烹饪,因为鲜春笋中的鞣酸和草酸比较多。
据了解,向阳乡发展林下经济已有多年,当地种植的春笋以毛竹笋为主,该品种产量高、口感好、销路佳,每年春笋产量可达到20万斤,1斤未剥皮的春笋能卖到3元,剥皮的价格更高,1斤能卖到6元。由于新鲜的春笋不易存放,不少农户还会将吃不完的春笋制作成笋干,并通过林祥桂创立的电商平台销往周边乡镇和城市,成为当地村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当前,各地的时令春菜已占据商超蔬菜区的“C位”。在大润发超市洛江店,昆明的荠菜、西双版纳的香椿、临沂的鲜桑叶、海口的菜心苗……各地的春菜经过分盒包装后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记者观察到,春菜整体价格略高于普通蔬菜,100克香椿售价8.9元,150克荠菜售价10.98元,150克鲜桑叶售价6.98元。“我们近期设立了春菜专区,并附上了多种春菜的推荐做法。”超市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春菜具有上市时间短、鲜嫩爽口等特点,近期吸引着不少消费者购买尝鲜。
菜场消费火热的同时,“春味”也陆续登上餐桌。走访中,记者看到,泉州宋小谨、食锦记等餐饮品牌均推出了春日限定菜品,围绕春笋、春蚕豆等春菜,上新了鲜笋上排汤、菌菇炒春笋、春蚕豆炒牛肉粒等菜品。为吸引更多顾客尝鲜,部分餐厅还推出会员优惠活动,激活市民的春天味蕾。
科技种果 春日蓝莓香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泉州市面上的春季水果陆续上市。枇杷、草莓、杨桃、樱桃、火龙果等各类时令水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也为本地的水果市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近日,德化县上涌镇的牧谷戴云农业蓝莓种植基地里一派生机盎然,一簇簇饱满圆润的蓝莓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采摘忙。“我们基地种植面积约100亩,亩产量在1500—2000斤。前期由于一直在试验不同品种,产量相对不稳定,待品种稳定后,产量还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牧谷戴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朝斌介绍道。
蓝莓素有“水果皇后”之称,富含花青素,有护眼、抗氧化等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潘朝斌说,目前基地生产的蓝莓根据果径大小,市场价约80—90元/斤,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精品水果超市、社区团购、微商店等。未来,随着蓝莓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蓝莓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亲民。
通常,国产地栽蓝莓的上市期是集中在每年的4至9月。但依托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一株去年3月种下的蓝莓,今年1月便能采收。潘朝斌介绍,蓝莓的种植周期短、产量高,但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为了确保蓝莓最佳的生长环境,基地大棚内安装了室温监测器、自动升降遮阳卷帘、滴灌控制系统、采果监测系统等高科技设施,可实时监控光照、温度、湿度、成熟度等关键指标,确保蓝莓在最佳环境下生长。
如今,通过科技赋能,种植出的蓝莓香味浓郁、鲜甜多汁,实现“质”与“量”的双提升。而得益于现代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占地2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只需三到五个人就能高效管理,极大地降低成本。在蓝莓采摘高峰时期,更是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