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藏着许多古早味,“清而不烂、糊而不乱”的面线糊,就是当中一道牵系泉州人情思的传统美食。
听妈妈说,面线糊的制作有时可以很简单,仅用面线煮一碗“清糊”即可。有时也很复杂,因为汤里可以搭配醋肉、肥肠、猪肝、鸡胗、鱿鱼、菜花、油条等各种配料,这些食材的处理和烹调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不过配料多元,也恰好满足不同人的味蕾需求,大家都能在面线糊里加入自己喜欢的食物。
不仅如此,听家里长辈说起,我才知道泉州人“办大事”时,也离不开面线糊。比如筹备出生、周岁、成人、结婚、做寿等主题喜宴时,桌上一定少不了一碗搭配红鸡蛋的面线糊。太外婆回忆说,过去老家村里有人要“下南洋”打拼,家里人为他们“送顺风”,便会准备一碗面线糊。有华侨回乡探亲,到家时同样得吃一碗面线糊。这道家乡味是远行的祝福,也是归来的慰藉,里头藏着无数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浓浓的乡愁。
虽然城中每一家面线糊店,有各自独特的味道,但我最爱的还是自家做的面线糊,其中有太外婆常做的素面线糊,也有外婆用骨汤熬煮的面线糊,还有妈妈心血来潮做的“佛跳墙口味”面线糊。虽然味道不尽相同,但长辈们烹调时都很用心,每每吃到,我都觉得像被她们满满的爱意包围着。
面线糊看着普通,却十分百搭,不管往里头加入什么食材都很和谐。每次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线糊,不仅身体暖乎乎的,心里也觉着十分踏实。我想这就是面线糊具有的“魔力”,让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对它的滋味念念不忘。
(作者系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