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31日

切记“尊严也是生产力”

莫让工位成“牢笼”

□李蓬国

小鹿妈妈多名员工反映,公司全天禁止员工使用手机、走出公司;午休时无法出门就餐,外卖也必须在工位吃;特殊情况想走出公司大门,需打报告申请才可出门;如违反,会被安排打扫卫生。各项规定针对所有岗位员工,运营、采购等非生产性岗位也要遵守上述规定。员工认为小鹿妈妈管理制度严苛,上班时间就像“坐牢”。(3月26日极目新闻)

合肥小鹿妈妈公司因“坐牢式管理”被立案调查,这场风波揭开了某些企业将效率追求异化为“人性牢笼”的荒诞现实。从工位强制就餐、午休禁止外出,到未推椅子便罚打扫卫生,看似严苛的“细节管理”,实则是将劳动者物化为流水线零件的粗暴逻辑。

事件的荒诞性不仅在于管理手段的越界,更在于对法律常识的漠视。劳动合同签署后被企业单方收走,员工使用手机需层层审批,这些操作早已突破《劳动法》划定的红线。律师指出,限制员工通信权、休息自由涉嫌违法,而企业所谓的“规范化”既无合同依据,也缺乏必要沟通,本质上是披着制度外衣的权力任性。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管理思维的滞后。连午休都无法出门就餐,外卖也必须在工位吃,这种“禁锢式管理”反映出,某些企业仍停留在“管身不管心”的原始阶段。北京中关村某科技企业尝试的“弹性信任制”或许提供新思路:取消固定考勤,以任务完成度考核绩效,反促使效率提升23%。这证明人性化管理与高效产出本非对立,不必强行制造割裂。

破解困局需三重转向:技术向善,推广“智能工牌”记录工作时长,让科技成为维权盾牌而非监控工具;监管前移,建立行业协会与工会联合巡查机制,对高频违规企业实施“阳光清单”公示;文化重构,将员工满意度纳入企业评级体系,倒逼管理层正视“尊严也是生产力”。杭州试点的“企业健康码”值得借鉴:通过员工匿名评分生成企业合规指数,低分企业将面临重点监察与融资限制,让市场力量成为监督的“第三只手”。

流水线上流动的应是产品,而非压抑的叹息。当企业学会用制度而非铁笼承载管理智慧,用工位而非“牢房”安放劳动尊严,这场“坐牢式上班”的闹剧才能真正谢幕。毕竟,比流水线速度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管理的文明刻度。

--> 2025-03-31 切记“尊严也是生产力”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8486.html 1 莫让工位成“牢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