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3月31日

“探寻美好生活 玩转特色街区”系列报道⑤

洛江 让古韵侨街焕发现代新风

扫二维码,通过镜头感受洛江特色街区美好生活。

桥南古街尽显岁月风华

洛江区商务局局长林志斌当“领舞”,欢迎大家到“中国峇里岛”做客。

在泉州洛阳江畔,从宋元古桥到南洋侨乡,从非遗工坊到星空夜市……在这方江水一畔的洛江,古韵街区带着岁月的痕迹,不断与现代新业态融合,传统与创新在这里交融,美好生活就在这水云间。

□融媒体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叶冠庆 杨华

郑璐璐 文/图

多元文化交汇

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在洛阳桥之南,桥南古街与桥相连,衔接泉州古城与洛阳桥,自宋元以来便是泉州港货物北上的集散点和重要通道,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跟随洛江区商务局局长林志斌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时光街区”。

古厝洋楼林立,多元业态汇聚,传统与现代共鸣,世遗与非遗碰撞,街区用文脉演绎新故事,用业态激发新活力。站在桥南古街入口,只见身后是飞檐翘角与骑楼连廊交织的天际线。900米长的主街如同打翻的颜料罐,闽南红砖厝的热烈、番客楼的洋气、石厝的质朴在此碰撞。始建于1930年的馀庆楼,中西合璧的廊柱非常具有特色,据悉,是一位旅菲华侨用了两年时间、花了两万银元建成这座洋楼。如今这里已变身非遗工坊,珠绣匠人指尖流转的彩线,与梨园戏《陈三五娘》的袅袅唱腔,共同编织着新业态的传承密码。

沿着古街向南,虹山全域旅游馆的全景露台上可将洛阳江胜景尽收眼底。这里不仅有款待四方客人的好茶,还有丰富的文创产品。虹山油菜花田的丝巾,传统农耕工具的现代演绎,每一件都在讲述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商旅故事。

当暮色浸染古街,在洛江双阳街道上,南山社区的印尼歌舞表演正精彩,身着纱笼的舞者如同椰林里翩跹的蝴蝶。“这里是‘中国峇(kè)里岛’。”林志斌介绍说,当年归侨们带来的不仅是巴东牛肉、沙嗲肉串的异域风味,更带回了峇里岛的慢生活哲学。在侨家1960餐厅,香茅与黄姜的辛香中,来自四方的游客共同举杯。“洛江的商业街区,就是要让世界看见中国侨乡的万种风情。”林志斌说。

从桥南古街的非遗雅集到双阳夜市的烟火气,从海丝街区的宋元遗韵到印尼风情街的南洋格调……洛江正持续打造多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如同镶嵌在洛江版图上的四颗明珠,照亮城市发展的新维度。

“一街一策”推进

联合打造城市新气质

集结丰富的文化底蕴,洛江将持续通过特色商业街区的打造提升,创新更多美好生活场景,让文化印迹映入现代生活。

为实现这一蓝图,洛江提出“六化”战略(IP化、场景化、特色化、流量化、商圈化、人本化),打造更多个性IP,塑造街区灵魂,创造更多场景创造沉浸体验,突显特色化构筑竞争优势,让流量激活消费潜能,让商圈拓展辐射效应,用人本化角度提升生活品质。为此,洛江区建立了“一街一策”工作专班,联合商务、文旅等12个部门拧成一股绳,破解“如何让老房子焕发新生机”的新时代特色商业街区课题。

在桥南古街,馀庆楼的修缮工程采用“修旧如旧”工艺,既保留了民国建筑的原貌,又植入了非遗体验空间。“我们不是简单的修房子,而是在续写城市的故事。”林志斌指着侨批文化馆说,这里重现着华侨漂洋过海的奋斗史诗。按照 “一线、一网、一园、一带、一市集”的思路布局,通过业态更新、环境提升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将桥南古街及周边区域打造为集研学教育、艺术展演、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慢生活文博艺术街区。2024年启动实施桥南古街传统街巷重点改善提升项目,现已完成14栋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

双阳夜市的“侨遇·市集”模式,则展现了洛江对夜经济的深刻诠释。460米长的夜市采用“潮汐式管理”,白天是畅通的市政道路,夜晚变身南洋风情市集。统一设计的餐车、智能化的停车系统、沉浸式的光影装置,让传统夜市焕发新潮。

根据《洛江区创建特色商业街区工作方案》,未来洛江将进一步串联海丝文化带、侨乡风情带、生态休闲带,形成“白天观景、夜晚消费、四季有节”的全域消费场景。

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树发新芽。每一条特色街区都是城市记忆的基因链,既传承着“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又孕育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当暮色中的桥南古街亮起灯笼,当印尼风情街飘来咖啡香,洛江正用特色商旅街区的琴弦,弹奏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乐章。

--> 2025-03-31 “探寻美好生活 玩转特色街区”系列报道⑤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28580.html 1 洛江 让古韵侨街焕发现代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