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侨力助建石化新城;聚商而盛,泉智潮涌千亿港湾。
在双循环澎湃浪潮中,泉港区融汇侨心、集聚侨智、激活侨资、守护侨益,带动海内外泉港儿女同心共兴。近年来,一大批心系桑梓的海外侨领、泉商巨子与归国精英,既在石化新城建设中注入优质项目活水,又通过“万人千元”教育善举等公益铺就希望之路,“侨力回归”与“港城振兴”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侨乡发展的“泉港新篇”。
□融媒体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林弘梫 陈思琪
侨商聚力·筑梦刺桐
侨商汇聚下的泉港新速度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壮阔海面上,新一轮侨商动力正破浪而来。2024年以来,泉港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新一轮侨商投资热潮正蓬勃兴起。截至目前,已引进35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彰显了侨商汇聚下的泉港新速度与新高度。
以“平台思维”
激活侨商资源
侨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泉港区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平台网络,以“平台思维”激活侨商资源。
打造“联动式”招商平台,破解资源分散难题。泉港区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将园区,区直部门、镇(街道)与异地商协会纳入同一体系,形成了联合联动、人人参与招商的大格局。这一机制通过专班化运作,为项目提供从考察到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依托广州、深圳等异地商会人才联络站,加强与驻地企业、商会的沟通联系,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构建“数据化”人才平台,精准链接全球乡贤。通过乡情侨情普查数据库,泉港区动态掌握274名重点港澳侨代表人士信息,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区还开展“博士镇”“博士村”创建,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了服务载体。南埔镇、峰尾镇被授予泉港区“博士镇”称号,前亭村、栖霞社区等10个村(社区)被授予泉港区“博士村”称号。
创新“法治化”服务平台,建立规范涉侨案件、信访件的受理、调处、诉讼工作机制,设立“涉侨维权法律服务工作站”3个,“检察护侨观察点”“检侨之家联络点”各1个,成功调解多起涉侨纠纷事宜,成为侨商信赖家乡法治环境的典型事件。
以“双线融合”
推动引资引智
在数字化与全球化交织的背景下,泉港区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实现招商模式转型升级。
云端拓渠道,跨国界链接资源。泉港区常态化开展视频连线活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进行云端协商,拓宽经贸交流渠道,建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乡亲微信群,宣介家乡发展情况,讲好泉港故事。
文化认同是情感联结的核心,去年以来,泉港区承办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侨见·福寿泉港营),来自马来西亚的23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深入泉港区探索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精髓;举办“叙乡情 谋发展”港澳泉港籍精英故乡行和“亲情中华 为你讲故事”网上冬令营活动,先后接待20批次团体、个人考察访问,在联谊交友中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引智引资。通过政企晚餐会、团拜会、新春招商恳谈会、新生代乡贤座谈会等形式,与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等进行“零距离”沟通,让侨商感受到家乡的诚意。
营商环境竞争力不仅在于政策优惠,更在于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泉港区优化服务链,以改革释放效能,推动“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显著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为留学归国人员及新侨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选送的“原子级表面精准调控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与应用”和“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国产化”2个项目荣获泉州市第四届“同心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孵化组银奖。
以“乡愁纽带”
深化情感认同
文化IP的打造既能唤醒乡愁记忆,也能为文旅经济赋能。泉港区创建“侨胞之家”,打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深入实施“留住根脉”华侨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工程,举办泉港区“福传南洋·情归故里”系列活动启动暨《界山南洋楼》《心驻家山》首发式,传承侨乡文化。泉港区委统战部联合区委宣传部、史志室、融媒体中心,拍摄在外泉港人家国情怀系列纪录片,展示在外泉港人创业打拼、永不衰竭的拼搏精神。
去年以来,积极响应泉港区“万人千元”教育事业捐赠等活动,海内外泉港人的慈善反哺可钦可敬:华源电力集团董事长林森、黄爱清伉俪出资1亿元捐建泉港一中“林辉明综合楼”和泉港二中“肖秀妹教学楼”;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向泉港区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恒昂集团向“泉港区刘经文红十字医疗救助基金”捐赠1000万元;香港泉州泉港联谊总会、澳门泉州泉港同乡会及香港乡亲庄建清、澳门乡亲张文玉向泉港区慈善总会捐款6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助学。这些善举不仅改善了民生,更强化了侨商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侨务工作需“既见大节,亦重微行”。“新春祝福包”邮寄、归侨人身意外保险、“刺桐侨汇”便捷结汇服务……泉港区通过“小事”传递关怀,提升归侨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聚焦民生领域,关注侨界困难群体,泉港区争取大病大灾补助、春节元旦慰问、下岗归侨侨眷生活补助等,2024年累计帮扶143人,发放慰问金共计103.9万元。
展望未来,泉港区将继续深化侨务工作,通过抓招引促招商、强文化促传承、建平台促引智等措施,进一步探索侨商培育和文化IP产业化等路径,为侨务创新提供更多样本。
招商硕果·合作共赢
丰鹏环保:危废里“淘”出金属王国
落户南埔镇的丰鹏环保总部产业园,是异地商会会员招引来泉港的投资项目。去年签约的“丰鹏环保总部产业园”项目,拟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丰鹏环保总部大楼,并在原厂区内增设贵金属生产线。目前,总部大楼项目加快推进中,而原设于厦门的总部销售平台等关键业务已先行一步,在泉港扎根落户。
泉州丰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陈先生介绍,丰鹏环保集团下设泉州丰鹏、漳州丰鹏两家公司。其中,泉州丰鹏于2021年投产,填补了福建省危险废物废催化剂资源化利用处置的空白。多年来,该公司对接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等,将上述公司炼油一体化、乙烯、芳烃等装置中产生的渣油加氢废催化剂、加氢废催化剂、重整废催化剂等废催化剂,通过火法前处理、湿法富集、精炼提纯等工艺结合,提炼出偏钒酸铵、钼酸、六水硫酸镍、钨酸钠、硫酸铝等有色金属。这些有色金属可作为催化剂、化学试剂、催干剂、媒染剂等,主要用于医药、金属电镀、涂料、陶瓷釉料、玻璃等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据悉,该公司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核心配方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拥有1个发明专利、13个实用性专利,并在持续申请专利中。因此,泉州丰鹏2019年试生产时,一次开车就生产出99.2%纯度的高品质偏钒酸铵产品和61%以上纯度的钼酸产品,这在行业属于罕见。截至2024年,该公司累计资源化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超40000吨,得到炼油企业、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当前,该公司正全力攻坚拟新增的贵金属生产线生产工艺技术,力争年内建成生产线并投产。
兴通海运:加速布局智能绿色航运
今年3月6日,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与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正式签署4艘13000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舶建造合同。此举标志着泉港企业兴通股份在智能船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赋能绿色航运,进一步提升全球化工供应链服务能力。
在此次签署仪式上,兴通股份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兴通开荣航运有限公司和兴通开勇航运有限公司签约2艘船舶,预计于2026年7月31日及2027年1月31日交付;兴通万邦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善明航运(香港)有限公司和善德航运(香港)有限公司签约2艘船舶,预计于2026年9月30日及11月30日交付。
此前,兴通海运及其控股子公司兴通链发已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共6艘的25900DWT甲醇双燃料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合同。这些船舶将分批交付,预计最晚将于2027年6月底全部投入使用。
这批新造船陆续投产后,将极大提升这家从泉港成长起来的上市企业在化学品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公司向国际化战略纵深发展,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布局既‘向海’更‘向绿’‘向新’”。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陈其龙表示,企业以泉州为总部,推进上海、新加坡两翼建设,将坚定向海图强,为推动全球石化产业物流链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侨商寄语·共绘未来
★王秀德:
跨洋逐梦 情系家国
祖籍泉港沙格的王秀德于1996年踏上赴日留学之路,2004年创办日本源清田会社,次年创立山东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历经二十余载,凭借出色的商业眼光与不懈努力,源清田集团在现代农业和食品深加工领域声名远扬,成为中日行业标杆。
作为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中日经贸委员会委员长,日本泉州商会创会会长,王秀德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情怀”。2021年至2022年,他带领日本泉商会成员,精心组织13次对祖国和家乡的捐助,同时为驻日使馆及日本机构送去抗疫物资。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方面,2019年除夕夜,他捐赠1000万日元助力“东京塔点亮中国红”,还多次赞助在日举办的“春节晚会”“中国节”等活动。
在教育公益上,王秀德同样不遗余力。2017年和2019年,他先后向母校华侨大学捐资共200万元,为泉州惠安三中捐赠30万元。在日本,他捐赠1500万日元给横滨山手中华学校,为同源华文教育学校提供全套桌椅。2024年,他再次出资2000万日元,推动中日友好活动。凭借诸多善举,王秀德获得历任驻日大使多次表彰。
★林龙安:
泉港心 大湾区梦
林龙安,一位从福建泉港走出的商界精英,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
2023年,在家乡政府与香港乡亲齐心协力推动下,香港泉州泉港联谊总会成立。借助平台,创会者之一的林龙安积极携手各界精英,为泉港的发展出谋划策,在经贸合作和创新金融领域牵线搭桥,助力家乡经济繁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林龙安认真履职,基于深入的调研,提出香港应充分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凭借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利好,全方位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助力国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提案。
林龙安深知,桑梓情怀与国家战略碰撞,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未来,他打算持续发力,推动香港与内地在创新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凸显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书写福建与大湾区合作的崭新篇章,让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施锦珊:
泉港永远是我的最爱
施锦珊博士是鑫桥联合金融控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同时担任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长等职。他与李然博士携手共创“鑫桥模式”,以一种有效的结构化融资租赁解决方案,成功盘活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为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及新基建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
施锦珊始终关注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积极反哺家乡发展。近年来,他的企业在福建的投资额超过130亿元,投资涵盖了厦门、泉州、南平等地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泉港永远是我的最爱。”施锦珊说。去年,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约落地“泉州市泉港区峰尾海洋冷链项目”,为家乡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京闽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施锦珊强调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将持续深化“闽商娘家人”职能,精准对接政府规划导向、企业发展诉求与多方共赢目标,通过资源精准匹配、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力促优质项目落地泉州,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