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安溪县以其独特的“侨”资源与“茶”底蕴,书写了一部内外贸协同发展的壮丽诗篇。作为中国茶都、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安溪近年来以“聚侨引侨、安商回归”为核心战略,通过机制创新、平台搭建、生态优化,将侨商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安溪以“乡情为桥、侨力为桨”,在产业链升级、城乡融合、文化铸魂等领域实现突破,探索出一条侨商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特色路径。
□融媒体记者 宋尧 通讯员 杨振阳 吴丽萍/文 安溪县委统战部/图
聚侨引资·筑梦未来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安溪实践
聚侨兴商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2024年,安溪县GDP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跻身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综合实力首次挺进全国县市“五十强”。
聚侨引侨,离不开政策的坚定扶持。通过制定《安溪县“聚侨引侨、安商回归”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认真开展港澳台侨、异地安商联络联谊和招商引资等工作,截至去年12月,已成功录入系统的港澳台侨(在外泉商)项目达27个、总投资达160.07亿元。
“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奔赴,是安溪“联谊牌”的最佳打法。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县四套班子领导轮番出动,远赴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招商考察24团次,开展“以茶为媒·凝聚侨力”活动16场次,走访乡亲、社团、企业,鼓励在外乡亲回归家乡投资兴业,成功洽谈签订98个合作协议,促成国泰达鸣高精密机械金属加工生产基地、桃生预制菜产业基地、临家喜家益视频产业基地、维格斯(薄壁不锈钢管材生产)等项目落地安溪。通过开展“海外精英故乡行”、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福建省安溪营)等活动,邀请海内外安溪乡亲返乡谒祖省亲、参观游览,近距离感受安溪蓬勃的城市活力和发展动能,2024年共接待侨亲团体158批次7500多人次,成功促成了龙门茭白、曲斗香白酒等产品与在外侨企达成合作,为安溪产品“出海”奠定坚实基础。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侨商回归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安溪通过座谈交流、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听取各领域乡贤意见建议,以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随着创业孵化“鲲鹏”行动启动,租金减免、资金倾斜等支持措施陆续到位。此外,“绿色通道”审批的推行,将项目落地时间大幅缩短50%,确保侨商投资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常态化的政企沟通平台自2023年已召开18次座谈会,解决企业问题50余个。
依托侨商技术优势,安溪县侨联与深圳联华懿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博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签约,投资约9亿元建设尖端医疗设备及高端金属智造项目,推动医疗设备国产化和精密制造升级,填补了安溪县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产业链空白。
2024年年初,安溪县出台《扩增量促发展四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对新设或增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按实际到资比例给予梯度奖励,最高达2%,精准对接侨商需求。同时,安溪深化“银企对接”“金融人才挂职”机制,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为侨资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安溪实际使用外资达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4.7%,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侨心聚力
绘就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4年,安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增长12.7%,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达23%。安溪县以侨为桥,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安溪从“单点突破”迈向“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链式崛起”,构建“侨商—产业—城市”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
跨境电商与物流合作是安溪促进内外贸发展的典型案例。安溪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敏锐把握电商发展机遇,实现了安溪电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向优的重大转变,创造了中国县域电商发展史上别具特色的“安溪经验”。
安溪县与德国CTCC中德经贸文化中心合作,在藤铁工艺产业园内建设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优化出口商品的国际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藤铁家居工艺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5%。2024年,安溪县与法国E6EXPRESS物流公司合作,在欧洲建立藤铁家居工艺品展销平台,提供仓储物流和销售团队支持。此举直接拓宽了安溪藤铁工艺品的国际销售渠道,年出口额预计增长20%。
德国Exner Gmbh公司与安溪县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家居品牌产品销售网络平台,意大利Shake Design Studio工作室为安溪县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设计服务,更加贴合欧洲审美的藤铁家居产品显著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订单量增长30%。
通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安溪内外贸高质量发展结出一批硕果。意大利LCM公司、Technai公司、Erreti S.R.L公司等3家企业拟入驻安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分别投资建设高端机床附件工厂、高精度零部件、发动机专用轴承和齿轮等项目,进一步丰富园区业态,助力安溪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集聚效应。稻兴光合(泉州)制造中心光电制造项目一期已落地,涉及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生产,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安溪将紧扣侨力赋能主线,持续深化聚侨引侨系统工程,健全全链条服务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服务,推动惠侨政策精准滴灌。”安溪县侨务办公室主任杨振阳表示,安溪将通过打好“服务牌”“创新牌”“文化牌”,推动侨务资源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为新时代“侨力量”转化提供安溪范式。
安溪,以侨为帆,破浪前行。未来,安溪将继续依托侨乡优势,以侨力赋能、以创新破局,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让铁观音的醇香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书写更加璀璨的“茶乡传奇”。
国潮破浪·链接全球
“安品出海” 擘画县域经济全球化新图景
在闽南大地蜿蜒的山峦间,安溪县如同一片浸润着茶香的翡翠,以“中国茶都”的千年文脉为底蕴,在新时代浪潮中演绎着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转型的精彩蝶变。当“晋江经验”的春风吹拂这片热土,安溪以“三茶统筹”为笔,以跨境电商为舟,在“安品出海”的航程中劈波斩浪,将铁观音的醇厚、藤铁工艺的精巧化作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作为全国最大的藤铁工艺品出口基地,安溪的产业蕴含着外向型经济的基因。2024年,藤铁家居工艺全行业总产值突破305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智慧布局。当地政府精准把握RCEP机遇,启动跨境电商三年培育计划,引入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服务商,构建起“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园+菁英培训”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三年内计划孵化超240家跨境电商企业,培育4个以上自主国际品牌。厦门和新科技、普维集团、全吉星进出口公司等跨境电商企业回归故里,依托安溪藤铁产业带优势,试点布局美国站等跨境业务,将“中国藤铁之乡”的美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海外订单。截至2024年9月,全县跨境电商年销售额就突破千万美元,23家企业实现月销超万美元的亮眼成绩。
茶产业的国际化征程更显文化输出的深意。安溪铁观音以1440.42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九年蝉联茶叶类榜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化作出海的底气。县政府创新推出“安品出海·跨境扬帆”实战沙龙,邀请亚马逊官方团队驻场指导,针对茶叶出口的物流痛点、文化差异等难题,系统化解析选品策略与品牌塑造之道。茶企在政策东风中探索“文化+产品”双轮驱动模式:既通过《安溪茶史》编撰深挖茶文化内涵,又以小罐茶、冷泡茶等创新形态突破饮茶场景限制。当东京银座的茶艺表演飘起铁观音的兰花香,当跨境电商页面加载出AR技术呈现的茶山实景,传统茶文化正以数字化方式叩开海外消费者的心门。
产业出海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安溪县将“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明确新增80家跨境电商企业的攻坚目标,配套出台产业园入驻奖励、人才优待等政策组合拳。针对中小企业“出海恐惧症”,设立跨境服务商大联盟,提供数字基建支撑,开辟国际平台专属合作通道,构建从产品设计、国际物流到海外仓建设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更令人瞩目的是“安溪智造”的转型升级——光电信息产业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培育,开普乐微电子等7个高端制造项目落地,推动藤铁工艺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家居领域跃升,为出海产品注入科技附加值。
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出海画卷中,政企协同的笔触格外遒劲。政府扮演“护航者”角色,通过“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完善产业配套,新增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面积57.67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物流通道,让“安溪制造”更快抵达国际港口;企业发挥“弄潮儿”精神,大今信息科技等本土企业深耕数据化运营,运用AI算法分析海外消费趋势,开发出融合藤铁工艺与北欧极简风的家居爆款。这种上下联动的创新生态,使得安溪在2024年实现GDP增长6%、市场主体突破15.8万户的佳绩,增长13.8%,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的桂冠,正是对“县域出海样板”的最佳注脚。
安溪县工信商局副局长林培荣表示,下一步,安溪县将实地走访掌握企业从事跨境电商情况,建立跨境电商数据统计及监测体系,发挥安溪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进行专业孵化培训,推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安溪制造迈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安溪的出海故事仍在续写,这座千年茶乡正以数字化的钥匙打开全球化的大门。在这条充满茶香与铁艺的航路上,安溪号巨轮正满载“晋江经验”的创新基因,向着“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破浪前行,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贡献县域智慧,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鲜活样本。
侨心耀桑梓
安溪华侨跨越山海
的家国情怀
安溪,这座闽南山水间的千年古邑,承载着百万华侨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安溪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共100余万人。一代代安溪人漂洋过海, 依靠自己骨头长肉的精神,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基繁衍、艰苦创业,在无数领域创造奇迹。许多乡亲虽身居异国他乡,却情系故土,为家乡发展慷慨解囊,或铺路筑桥,兴医助学,或扶危济困,热心公益,嘉行懿德让家乡人民感铭至深、广为传颂。
侨领施金城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他倾尽毕生积蓄,捐资逾1亿元创办培文系列学校,累计培养2万余名学子,惠及安溪及周边县市基础教育发展。他生活极度俭朴,甚至卖掉厦门房产筹资助学,办公室仅用旧电扇,却坚持每月汇款支持学校建设,其“用有限资金做无限事业”的精神感动乡邻,成为安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印尼侨领李尚大则以“修桥筑路兴教助学”为志,与胞弟李陆大捐资重建慈山学园,涵盖小学至中专教育体系,并推动安溪农业学校重生;他捐建龙门隧道、安湖公路等交通设施,打通茶乡发展动脉,其子女继承遗志,通过慈善基金会持续支持教育、医疗与乡村振兴,助力兴泉铁路安溪设站,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新加坡安溪会馆原主席傅新春虽年逾百岁,仍心系家乡发展,他通过捐资教学、修筑道路等方式回馈桑梓。他曾表示:“公益活动占据了我生命的相当部分。”“一生打了两份工,一份是经营企业,另一份是投身公益。”他的精神激励了后辈传承家国情怀。傅新春还通过设立“傅伯偆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和优秀学子,持续推动家乡教育发展,并寄语年轻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安溪的山水间,华侨捐资兴办的27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如同闪耀繁星,点亮学子们的求学之路。在教育领域,安溪华侨捐资办学总金额超过6亿元,捐资设立的近80个教育基金助力学子圆梦。此外,华侨对安溪基础设施建设也作出了突出贡献,由华侨捐建的160余座桥梁、220余条公路,织起安溪发展的壮阔蓝图。安溪铭选、陆大、官桥、蓬莱等多家医院也凝聚着海外乡亲的爱心。在海外乡亲的热心捐资下,梧桐体育馆、安溪文庙等文化、体育、旅游设施相继兴建,为安溪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3月,世界安溪青年联谊会成立。目前,联谊会共招募到来自大陆30余个城市和港澳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际和地区的385名安溪籍优秀青年加入。这一平台将成为青年互学共进、追梦攀高的“温暖港湾”,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安溪县侨务办公室主任杨振阳表示,安溪将坚持“以侨架桥、以情促融”,深化亲情纽带,依托世界安溪青年联谊会等载体,创新“侨青创业营”“侨乡文化寻根行”等活动形式,增进新生代华侨身份认同。同时优化侨商投资服务机制,提供全周期政策辅导与落地保障。通过多维赋能、以情聚心,让华侨“常回家看看”成为常态,共绘侨力润泽茶乡的新图景。
每一封泛黄的南洋家书都是奋进的注脚,每一次侨资回归都是跨越时空的握手,这座侨乡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书写着“侨连五洲、茶通天下”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