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泉港区全面推行以园区、厂区、社区为主线的“三区联创”的党建工作机制,以组织平台相“联”、促多元主体共“创”,分类打造“服务圈”“功能圈”“共治圈”,持续深化党建协作联动,绘就产城融合发展新画卷。
阵地共享 扩展多元需求“服务圈”
基于石油化工的工艺特点,福建联合石化公司需要定期进行全厂域大检修改造工作。检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模大、要求高,不仅关系到联合石化自身的安全,也关系到石化园区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发展。一次次的“零伤亡、零事故”直至“检修成功”背后,都离不开石化维保片区“大党委”的精心保障、暖心护航。
中午时分,后龙镇企业交流服务中心食堂热闹非凡。窗口前,厨师们忙碌地为员工打饭,菜品丰富多样,有红烧肉、清炒时蔬、营养汤等。为满足大检修期间维保企业员工不同时段的用餐需求,石化维保片区特意让食堂延长了供餐时间,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9点。员工王强笑着说:“食堂的饭菜又好吃又实惠,我们检修完随时都能吃上热乎饭,服务真的太贴心了!”
据了解,后龙镇企业交流服务中心是“党建+”邻里中心“X”服务功能的拓展。平时,这里是群众生活的地方,“爱心义诊”“公益理发”“便民集市”等活动络绎不绝;大检修期间,石化维保片区“大党委”将这里就地从“群众服务平台”变身为“园区后勤中枢”,为周边石化维保企业提供人才公寓租赁、培训研学承接、安全应急保障、食堂用餐等配套服务,全力保障大检修工作顺利推进。
“这次保障工作,我们不仅没怎么花钱,还通过竞价招租、定向招租等方式,积极接洽企业入驻企业交流服务中心,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据石化维保片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后田村党支部书记刘建辉介绍,“2024年,后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1万元。”
自“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泉港区就通过党群服务阵地共享共用机制,将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党建惠企共享中心、工会“职工之家”、妇联“妇女微家”等阵地实行开放共享、统筹使用,动态更新党群活动阵地功能布局,落实医疗、教育、商超、物流、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近年来,全区陆续开设“零工超市”“巧手工坊”“邻里学堂”等117个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敲门问需、强技赋能、结对帮办等活动121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服务“三区”职工群众纽带作用。
资源整合
打造高效转化“功能圈”
“我们实验室可以提供300平方米的超净间。”“我们刚好有匹配的科研仪器设备。”“我们的2名博士后、10名研究生,都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经验……”近日,在驿峰科创走廊片区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聚焦新型显示领域高浓度显影液“卡脖子”问题,进行交流,商讨解决方案。
“这样的研讨会我们每月都会举行,通过会议及时把企业需求登记在册,分类梳理出政策指导、企业融资、人才招聘、产业链条等不同类别需求,靶向寻找对策、精准对接资源,让惠企服务更加高效有力。”驿峰科创走廊“大党委”有关负责人钟志海介绍,立足片区内科研企业多、高校多、研究室多的特点,他们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为企业间技术交流、校企间人才合作搭建桥梁。
在“大党委”的牵头下,福建省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成立室企联合研发中心,专注研究新型显示领域电子精细化学品,建立清洗剂、显影液、剥离液三道工序的高洁净度模拟生产线。其中湿电子化学品经中国电子材料协会技术成果鉴定,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材料国产化替代,碱性基板清洗剂也成为新型显示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产产品。
针对新型显示领域高浓度显影液“卡脖子”问题开展的技术研讨会,绝非孤立的交流活动,而是区域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贡献力量的生动注脚。自“三区联创”工作机制推行后,各个片区就每月固定开展“争当机关强企先锋”“惠企政策直通车”等活动,组织工信、人社、税务等“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入驻园区、企业开展轮值前置服务,全面对接受理企业各类诉求,协调解决共性高频事务。截至目前,累计收集企业立项审批、政策咨询、用地申请、人才补贴等诉求1680余条,办结1250条。
同时,为了满足企业诉求,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精准对接、就地匹配、高效转化,该区还广泛收集科转政策、科技成果、场地配置、在建项目等要素,依托片区“人才银行”,吸纳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线上发布企业诉求,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产业项目实现精准对接、高效匹配,为片区企业发展积蓄深厚力量、注入强大动能。
多向发力
搭建人人参与“共治圈”
“这个电动车停放区域设置不合理,建议改在人群较集中的地方。”“天马广场周边的卫生设施缺失,我前两天又协调了一个垃圾桶。”3月27日傍晚,一场“敲门问需”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北翼新城片区“大党委”书记与骑手们、商铺店主们正共同讨论解决电动车充电停放、环境卫生、摊位占道等问题。
“我们根据片区的资源禀赋,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将社区、楼宇、商圈等领域的治理链接起来,在大片区范畴内融合多元力量、集成平台管理,形成更广的治理辐射效应。”北翼新城片区“大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连心怡说。
片区“大党委”将民众诉求摆在台面上,在这样一次次深入交流、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三区联创”党建联席会商机制正逐步扎根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泉港区通过推行“三区联创”党建联席会商机制,由片区“大党委”书记牵头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针对联席会议定事项,建立《跟踪督办清单》,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分工、时限要求,分类推进闭环落实。今年以来,各片区通过联席会商,协调解决稳产帮扶、用工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问题130多个,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作用。
此外,该区还坚持“四个人人”理念,在村(社区)发展能够实现内循环的自有力量,搭建基层自治服务矩阵,目前已推动成立“睦邻纠纷调解团”“巾帼志愿服务队”“能人顾问工作室”等56支自治队伍,通过升级“智汇邻里·红色积分”管理系统,发布文明督导、爱心帮扶等七类35项服务清单,引导更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线上认领项目、线下开展服务。(陈嘉纬 辛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