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特别不一样。因为这是自我懂事起第一个失去亲人的清明节,这位亲人就是我的外婆。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是清晨六点左右,睡梦中的我忽然被父亲叫醒,一则噩耗随之传入耳中——外婆在凌晨离开人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瞬间呆住,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至亲的离去,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那天匆匆吃完早饭,父亲立马驱车带我赶回金井的外婆家。望着车窗外走了无数次的小路,我不禁陷入了回忆。
外婆和蔼可亲,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孙辈,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每次回去,她都会关切地问我:“吃饭了吗?”“最近考得怎么样?”外婆以前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邻里都夸她知书达礼。或许是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她时常会给我讲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会告诉我要好好念书,不要懈怠。
那些在老家小住的日子,外婆每日都会下厨做我爱吃的菜。吃饭时,她也一直守在我身旁,不停地给我夹菜,自己却吃得很少。只要看我吃得满足,她的眼中就溢满幸福。外婆对我的父亲同样关怀备至。曾听他提起,过去刚参加工作时经济拮据,是外婆毫不犹豫地拿出积蓄帮衬,让他顺利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藏着外婆对晚辈的深情与关怀,令人难以忘怀。
外婆也是个无比坚强的人。当她被确诊为胰腺癌后,母亲带她去上海的多所大医院寻医问药,得到的答复却始终是“最多只能再坚持一年”。那些日子,母亲无数次在夜里暗自落泪,而外婆即使住院时被病痛纠缠,仍会不时打电话安慰母亲。我虽未亲耳听到她们的通话,却可以想象到,“人有生老病死”定是外婆对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常去医院探望外婆,每次见面,她都是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枯瘦的手背上插着输液管。即使身体日渐消瘦,精神大不如前,但是每次见我来,外婆仍会笑着跟我打招呼,亲切地对我嘘寒问暖。犹记得有一次,我偷偷跑去翻看外婆的用药记录,才知足足有几十页。难以想象,外婆承受了多少治疗带来的痛苦,可她从未喊过一声疼。外婆始终把坚强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却独自默默扛下病痛的千钧重压。
尖锐的汽车刹车声骤然打断我的思绪,恍惚间才发觉,已到了外婆家。跨过门槛,屋内的景象让我瞬间红了眼眶,外婆如沉睡般躺在木板床上,母亲跪在一旁,泣不成声,空气里弥漫着化不开的哀伤。后来听母亲说起,我才知外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强撑着安慰守在身边的孩子们。外婆一生要强,临走时仍牵挂着晚辈们,可往后的日子,再也听不到她温柔呼唤我的名字了。
外婆啊,您一生都在为子女、孙辈操劳牵挂。您的温和慈爱,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我们;您的坚强隐忍,似巍峨青山,让我们心生敬仰。您虽已离去,但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谆谆教诲,将永远留存在我们心间,伴我们走过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