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公务员)
4月8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旅客提前2天及以上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可同车托运1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的猫、犬类宠物。(4月8日界面新闻)
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养宠家庭超1亿户,宠物主对精细化养宠的需求持续攀升,但传统航空托运存在手续繁琐、航班限制多、人宠分离时间长等痛点,而长途自驾或汽车运输又面临疲劳驾驶、宠物应激反应等风险。高铁宠物托运的推出,凭借“随车直达、专人看护、独立空间”的优势,精准击中了市场需求痛点。
从服务细节看,铁路部门展现出了专业与温度。自带空气循环系统的专用运输箱、每2小时一次的专人巡查、抵达后的即时消毒,既保障了宠物安全也维护了列车公共环境。“线上预约+七折优惠+基础保险”的组合拳,则降低了服务门槛,让更多养宠家庭愿意尝试。这种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设计,正是铁路部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高铁宠物托运打破了长距离宠物运输的瓶颈。以往因运输限制,宠物异地寄养、跨城领养等需求难以释放,如今“人宠同步”的实现,将加速宠物相关产业链的流动效率。例如,宠物医疗、异地美容、跨城寄养等行业有望迎来新增长,推动宠物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改革思维,不仅为养宠群体提供了更优选择,也为交通领域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老人网购成瘾
治心病还需用心药
□郭元鹏(职员)
“我父亲以前是个很节俭的人,自从迷上电商购物,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家里堆满了网购的东西,很多都没用过。我跟他聊过很多次,但他总是说看到优惠就忍不住想买。”新疆乌鲁木齐市市民李先生为其父亲沉迷网购而烦恼。他认为,父亲的行为已不是简单的购物习惯,而是上瘾。(4月8日《法治日报》)
老年人沉迷网上购物,真的是一种“瘾”吗?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耿娟认为:对很多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不算是心理疾病,而是情感缺失的一种表现。她分析,老年人热衷于网购的背后有以下几大原因:其一,社会角色缺失,寻求价值感。商家通过“亲”“家人”等亲切称呼,填补了老人心理上的空虚;其二,社交圈缩小,孤独感加剧。网络直播中的互动和关怀,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子女的陪伴,成为他们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
面对老人沉迷网购,若子女只是“夺下手机”,设置“儿童模式”,并不能长久解决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需要想办法弥补老人的情感空缺,不让孤独的老人成为“情感的荒漠”。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增加与老人的沟通交流,多陪他们聊天、散步、旅游等,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社区和社会组织也应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文艺演出、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他们的社交圈子,减少他们接触网购的时间。此外,还可邀请专业人士为老人开展消费知识讲座,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车辆年检异地“通关”
基层监管不能缺位
□笔康(媒体人)
近期,群众举报称,在河南、安徽省际毗邻地区,一些机动车检测站让年审不合格车辆异地“通关”。记者暗访发现,这些检测站主要客户为外地车辆,一些明显有问题的车辆确实能过关。(4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安检和环检的严格要求既是在守护公共利益,也是在保障车主自身安全。然而,现实之中,因为机动车检测监管环节存在短板,导致同一辆车在不同地方的检测结果南辕北辙,必须要高度正视。
首先,要正视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弱,难以实现有效监管。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两部门每年会按照一定比例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岂能因检测人员力量与素质的不足就流于形式?其次,要正视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监管问题。有的地方市场监管人员只是检查了异常站点的相关材料,并要求检测站出具异地车辆比例高的情况说明,但并未与交管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检查。正是监管环节存在的诸多短板,才给了一些地方借机牟利的机会,以及给了一些车主变通的机会。
如果车辆本身有问题,车主在本地检测无法通过,而到异地却顺利“通关”,把问题车当正常车驾驶,后果将不堪设想。针对机动车非法检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跨部门监管机制,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的监管,应以问题为导向,狠抓补短板工作。车主也要提高安全意识,深刻领会安检和环检的良苦用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避免成为监管短板的受害者。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