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奶奶离开人世,那座住过几代人的老房子,一度人去楼空。直到上周末路过,我才突然听到里头传出的阵阵谈笑声。心头猛地一颤,我快步走过去推开大门,看到的却是几位陌生的租客。
我怔怔地站在台阶上,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历经风霜的门框,指腹触碰粗粝的纹理,感觉犹如握着奶奶布满老茧的手。思念如潮水般漫过时光的堤岸涌入脑海中,恍惚间,我好像又看见奶奶瘦小的身影。
屋里崭新的家具“刺”得我眼眶生疼,挪到角落的红木床板已被磨平棱角,而我仍记得幼时在上面蹦跳的场景。还有夏夜里,担心我贪凉踢被子,奶奶总是拿着一把蒲扇坐在木床边,一边为我扇风,一边用闽南语哼唱摇篮曲。歌声与微风“编织”成纱帐,我置身其中,很快便进入香甜的梦乡。
后来这间屋子却浸染了苦涩,那时身患重病的奶奶经常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日渐消瘦的身子好像一片随时会被风带走的枯叶。暑气蒸腾的夜晚,见我待在陪护小床上不肯离开,奶奶心疼地喊我快到大床上跟她一起睡。我爬上木床后蜷缩身体,指着留出的大片位置,喊道:“奶奶,快来!”见我逗趣的模样,奶奶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那抹笑如同洒进屋里的月光,温柔又令人心安。
夏去冬来,一个清晨,奶奶将全家人的面容细细“描摹”一遍后便沉沉睡去,未再醒来。那天,我躲在院子的角落偷偷抹眼泪,手里还攥着奶奶给我的最后一个红包。听母亲说,那个红包里装的压岁钱,奶奶曾在病榻上数了又数,红纸也是拆了又包,好似觉得装进去的心意始终不够多。
暮色笼罩老屋的飞檐,租户家孩子的嬉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囝仔,你要多吃饭,快点长大。”风吹动檐角的铜铃,恍若奶奶的话音回荡耳畔。我蓦然回首,却只见空荡荡的院子,余晖洒在地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好像曾经奶奶坐在那里等待我归家的模样。
(作者系泉州现代中学初三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