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德化营业管理部会同外汇局泉州市分局德化营业管理部、德化金融监管支局、德化县财政局出台《关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陶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智能化改造、品牌价值提升、产业融合、跨境贸易等方面推出10条具体举措,真金白银支持德化陶瓷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融媒体记者 王宇 通讯员 张贻东 陈朝阳 苏鹏涛
专项金融服务支持“智改数转”
为支持陶瓷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实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目标,《措施》提出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工具,重点支持陶瓷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其中,德化县全国性银行机构设立专项金融方案,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支持下,单设5亿元信贷额度,支持窑炉生产企业节能窑炉制造以及陶瓷企业窑炉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相关贷款利率不高于一年期LPR。
同时,对经省级和市级认定的节能窑炉研发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支持银行机构利用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相关数据,开展碳减排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产品,并对规上企业建设验收合格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升品牌价值
为激活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增强“中国白·德化瓷”品牌竞争力,《措施》明确加大对知识产权金融的支持力度。对利用专利开展质押贷款并于当年度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备案的企业,按实际贷款金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万元;对企业按专利评估费的50%给予补助,单笔最高5000元。
此外,针对国家级、省级陶瓷大师,银行机构将推出“大师贷”“人才贷”等纯信用贷款产品,并将其纳入县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风险补偿范围。
供应链金融助“陶瓷+”产业融合
近年来,德化县积极探索“陶瓷+”跨界融合,推动陶瓷与茶具、花器、文创、家居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陶瓷+文旅”“陶瓷+林业”“陶瓷+数字”等新业态。《措施》鼓励银行机构围绕“陶瓷+”各产业链,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广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和仓单、存货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支持银行机构与链上核心企业系统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并按照有关政策给予核心企业系统接入补助。
同时,支持“陶瓷+林业”融合发展,银行机构将开展“福林票”质押融资,积极参与林业碳汇市场交易,试点设立“零碳网点”,推动绿色金融与特色产业深度结合。
汇率避险“零负担”护航企业出海
为进一步提升德化陶瓷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措施》提出针对陶瓷出口企业的多项便利化举措,包括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名单,简化单证审核流程;推广“远期结售汇公共保证金池”,企业可享受“免保证金”汇率避险服务;在结售汇、期权业务手续费优惠等方面实施费用减免,降低资金结算成本;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给予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措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财政补助+金融让利+信用赋能”协同发力,将有力支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德化营业管理部将牵头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企业白名单对接机制、加大政策宣传、优化申报流程、加强指导督促、实行表彰激励等措施,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助推德化加快创建世界陶瓷现代制造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