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营经济强市的泉州,以“一号改革工程”为引领,以系统性构建“泉心泉意”营商服务品牌为目标,开启了持续三年的营商环境进阶之路。泉州以数字化转型、精准化服务、体系化创新,全力为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涌现了不少典型经验、标杆案例。在昨日举行的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作营商经验分享,晋江市、德化县、石狮市作为标杆县(市)代表发言。□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王树帆
营商经验分享
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打造最优市场环境
一年多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着力稳大盘、护发展、激活力,努力打造最优市场发展环境。
服务便利化,让经营主体“生得快”。推动快速准入,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合办”“免申即办”“多证合办”“证照同销”等10多项改革,着力减流程、压时限、降成本;推进极简准营,牵头推动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等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率先试行散装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推行经营主体迁移“一地统办”,实现市内迁移“进一扇门、办两地事”。全市经营主体持续活跃增长,总量达165万户,比增6.1%,持续位居全省首位。
监管柔性化,让经营主体“活得好”。深化服务型执法,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指导,发布全省首个190项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开展行政指导2万余场次,实施“扶龙”行动,为257家龙头企业解决问题近300个。率先推行减罚免罚,在全省率先出台轻微免罚、容错减罚清单,让执法更有“温度”、免罚更有“尺度”。2024年以来,累计减免处罚案件12851件,罚没款同比下降18.06%,惠及企业几万户。实施企业信用快速修复,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企业信用修复八条措施”,让受过处罚、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快速激活、“轻装上阵”,目前累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2万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400多条。
赋能精准化,让经营主体“长得大”。着力铸链条,通过“一县一培育”,梳理13条产业链、18家龙头企业推行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辐射上下游近600家企业,推动供应商降本增效近4亿元,工作获全国推广。大力保护创新成果,深入推进“一产业一中心”,3个国家级保护中心、6个分中心服务全市11个产业,专利侵权纠纷办理周期由3个月降至30日,专利授权周期缩短90%以上、授权率提升60%以上。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聚焦三维“度” 勇创双标杆
2024年,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着力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司法举措、提升服务效能,牵头的两个指标连续第2年进入全省标杆行列,不断推动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以“三个助推”为主线,打造服务大局“新高度”。主动融入我市“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大局,做实做细司法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01万件,判赔金额2.93亿元;助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2024年高效审结破产重整案件361件,盘活资产25.33亿元、不动产1892.16万平方米、安置职工823人;助推泉企走向世界舞台,立足侨乡优势,聘侨胞解侨纷,聚侨智护侨商,审结涉侨案件1137件,在全国涉侨权益保护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
以“双链融通”为驱动,提高护航企业“精准度”。积极构建“主导产业链+司法服务链”融通机制,在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设立调解室、普法点等,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升级完善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妥处金融纠纷10.28万件71.48亿元,积极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入选“全国首批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创新“跨域联办、一站通办、在线速办”机制,为企业提供立案、交退费、卷宗查阅等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2024年共办理跨域诉讼事项6.25万件(次)。
以“三项机制”为抓手,跑出指标提升“加速度”。坚持把指标监测体系作为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提前研判,实时跟踪,适时督导,力促指标成绩保优争先。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充分发挥市中院作为“全国法院数助决策深度应用单位”的信息化优势,加强数据跟踪和集成分析,向中院相关庭室和基层法院精准发出问题提示函22份,帮助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实现“一榜首双标杆”
2024年,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务服务”两项营商环境监测指标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一榜首双标杆”。其中:“政务服务”指标荣获全省标杆第一名,与市住建局共同牵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标杆。
抓协调、促审批方面,开展“局长走流程”、“轻骑兵”“大篷车”下一线、走基层专项调度活动,一线指导基层政务服务和精准掌握项目建设审批服务“难点”。2024年以来,“局长走流程”共梳理解决问题1026个,压缩承诺时限467个工作日;“轻骑兵”“大篷车”队伍深入400余家企业、项目现场,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环评、控规、工规证办理等问题767个。
优共享、增效能方面,开展“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用公共数据赋能政务服务高效办事,做到“一次提交、全网通用”。目前,已上线469项“数据最多采一次”事项,上线事项申请表单自动回填率达60%以上,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填表”。建立健全电子证照治理机制,优化电子证照数据质量,累计完成4.42万条电子证照数据纠错治理,配置电子证照材料9.77万多项。
聚创新、谋改革方面,依托DeepSeek技术,创新打造掌上数字人“小泉”,集成智能导询、智能导引、智能纠错等功能,让群众在掌上就能轻松享受智能化政务服务;同时,创新推出“能听会说、有问必答”的政务服务智能终端数字人“小泉”,集成智能语音问答、智能语音打印、一键查询、智能纠错等功能,覆盖全市184台政务服务一体机。
下一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将设立“国际服务驿站”,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强化“无证明城市”改革,深化“AI+政务”融合,开启政务服务便捷化、智能化新篇章,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标杆县(市)代表发言
晋江市
13项经验获全国推广
晋江持续创优“晋心晋力”营商服务品牌,连续2年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政企互动、产教融合等13项经验获全国推广。
聚焦企业反映的市场疲软问题,晋江率先成立“晋品出海”指挥部,设立46个海外仓、8个海外服务中心、77个海外商协会,启用跨境电商数字化服务中心,连续2年举办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场景创新大会,在阿里、亚马逊等平台开设“晋品出海”专区,打造形成“线上+线下 ”“国际+国内”海外市场开拓服务矩阵,护航企业拓展中东、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针对企业融资困难,晋江发力产业链金融,引导推动银行机构推出更多仓单质押贷款、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做法在全国作典型交流;当前正针对涉美外贸企业,逐链梳理企业白名单,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助企缓解运转资金压力。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由“便捷服务”向“增值赋能”进阶,晋江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效运营13家高水平科研平台,一体推进科技、数字、资本、绿色、创新融合等多维赋能;成立总规模5亿元人才科创基金,设立深圳、武汉、西安、上海人才科创飞地,大力探索“异地研发孵化、本地转化落地”模式,深化“创业合伙人”、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上,晋江落地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科洽会、机器人世界杯等系列活动,常态搭建科技项目路演平台,打造“科技赶集日”“创享汇”等品牌。
晋江还持续强化法治建设,率先成立企业诚正守护联盟,落地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泉州研究院、国家级体育产品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组建“警民在线”窗口为企业提供银行账户解冻服务,依法遏制跨区域趋利性执法,让企业放心创业、安心发展。
德化县
擦亮“德心赢商”品牌
近年来,德化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全力打造“德心赢商”品牌,入选全市营商环境标杆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打好“服务牌”,德化创新“快办”模式,在省市率先推出集中购买图审、模拟审批等服务举措,图审耗时由原来的长达半年压缩至11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整体压缩至22个工作日以内,被省审改办作为十大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发文推广;创新“通办”模式,推行“一区通办”“县乡一体化”政务服务通办模式,兑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承诺,入选福建省2024年第一批政务服务改革典型经验做法。由国企抽调5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班,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帮代办服务,设立村级代办点327个,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建成全省首个县域“城市大脑”并归集政务、市场等数据2.3亿条,率先在全省完成基于DeepSeek的政务审批信息智能导询系统本地化部署,开发“AI信用评估”“德化通”等掌上服务平台,推动1400多个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德化还创新“五位一体、多元共治”县域知识产权保护德化经验,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政府代表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上作交流发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25万件,位列全国地理标志百强县第三。
在规范执法上,德化开展“综合查一次”专项行动执法检查频次缩减50%以上;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推广实施首违不罚、对新业态审慎监管做法。
石狮市
5项指标居泉州首位
近年来,石狮倾力打造更多企业满意、群众认可的优质营商环境品牌,获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跨境电商营商环境服务奖等荣誉,开办企业、政务服务等5项指标居泉州市第1位。
打造最优政务环境,石狮推行“极简”审批,组建审批服务“轻骑兵”团队,施行“桩基先行”“承诺快审”“设备先行”“模拟审批”等减环节、减时限措施,扎实推进“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重点项目从拿地到竣工压缩3—6个月;拓展“极速”办理,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狮慧办”政务服务平台2.0版,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12%;强化“极优”服务,建立民营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启用全省首个县级市外国人服务中心、国际商贸城外商服务中心,构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国际化服务生态。
打造最优市场环境,石狮加大用地精准化保障,盘活低效用地1947亩,规上企业入园率、在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62%、73%;推进资金多元化保障,出台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财政资金奖励、国有资产免租减租年度让利达1.5亿元;推动人才体系化保障,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企·明”计划,迭代升级青年人才就业创业12条措施、电商行业积分人才政策。
打造最优法治环境,石狮在泉州市域首创“城市机会清单”改革,为社会各界投资提供空间载体、市场机会;推行柔性监管“包容审慎”,新增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434项,对行政相对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及不予行政强制措施3354件;促进法治保障“全域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境电商合规化改革,成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法治服务站”。发挥服装产业集群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等平台作用,构建“主导产业链+司法服务链”融通机制,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并获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