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活动在泉州师院附小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思维课堂”的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教育盛宴。□融媒体记者 李菁 通讯员 黄惠英 文/图
教育盛宴 共话思维革新
本次活动以“1+4+6+N”立体化模式展开——1场思维教育战略报告、4省域实践范式研讨、6门学科思维现场课例,以及AI课堂诊断系统支持的“现场改课”工作坊,为现场近600名教师代表呈现了思维课堂改革的系统解法。
“在‘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时代’,思维教学既是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特征,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书记、全国“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主席孔晓玲指出,此次活动旨在为全国致力于中小学思维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分享思维教学成果,谋求“思维课堂”的新突破。
孔晓玲表示,思维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思维研究实现学科育人,重塑课堂育人价值。“思维课堂”教学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学习维度上,探究学生思维规律,从而改进其学习技能与思维品质;教学维度上,重视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培养与方式转型,以教师之教影响学生之学;教研维度上,以生成式循证教研,关注学生思维起点与增量,通过发现、分析、诊断思维,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以“审辩式思维的教与学”为例,对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审辩式思维教育可以围绕真实世界里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开设一门独立课程,同时,可以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阅读、协作、倾听和演说相结合的思维训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课堂观摩 现场课引人入胜
现场课也是该活动的重头戏。来自杭州、泉州的骨干教师分别带来了语文场、数学场、体艺场的高质量课堂,专家现场点评,干货满满。
“老虎和贼为什么一听到'漏'就吓得逃跑?”泉州师院附小肖春菊老师执教的《漏》课堂中,师生接龙讲故事,编织成一张缜密的思维网络。肖老师以“角色关系图谱”为锚点,引导学生用“时间轴+地点卡”解构叙事逻辑,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课堂,学生在热烈的碰撞中,实现了语言、思维与审美的协同提升。
体育场上,泉州师院附小武一平老师设计的《保卫萝卜》三部曲,让学生在力量训练中激活思维:防守阵型破解需计算角度,传球路线规划考验空间推理,而“3分钟战术设计”环节更催生创造性解决方案。现场数据显示,85%的学生能自主总结出“观察—决策—执行”思维模型,印证了体育课也是“流动的逻辑课堂”。
“此次联盟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思维教学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思维课程探索中,学校积极开拓适合校情学情的实践路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深耕校本教研,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践经验。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教研模式和方法,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推动学生思维素养发展落地,为推动泉州乃至全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泉州师院附小校长林丽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