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4月29日

泉州市供销社统筹开展“保供应、优服务、助春耕”系列行动

智耕数种 绘就春耕新丰景

福建首台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在惠安坤德农场运转作业

永春县供销社无人机在果林上空飞防作业

插秧机在晋江九十九溪千亩稻田来回穿梭作业

南安市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检验室

春潮涌动,沃野复苏。眼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泉州市供销社积极统筹各县(市、区)供销社开展“保供应、优服务、助春耕”系列行动,以“科技破题”重塑助农逻辑,通过构建“一粒种、一袋肥、一张网”的科技闭环,大幅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精准化跃迁,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硬核生产力”。□融媒体记者 郭剑平 通讯员 潘茜 文/图

绿色引领 让土地“吃”上营养餐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近日,福建省供销社、泉州市供销社、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德化上涌举办2025年春耕农资科技下乡德化专场活动,现场共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集中赠送优质肥料150吨,省、市农技专家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接受现场“问诊”,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安溪县长卿镇三村村,安溪县供销社联合长卿镇人民政府举办“2025年春耕农资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兄弟送去45.3吨优质尿素和有机肥。在活动现场的农技专家,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科学调配肥料种类,确保农户用对肥、用好肥,真正做到精准施肥、科学种植,同时聚焦当地的水稻、淮山、红米等特色作物,以“你问我答”互动形式开展种植技术指导,答疑40余次,服务内容兼具针对性与实操性,深受当地农户认可。

“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科学施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量,供销社可帮了大忙了。”山格淮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扛着肥料笑容满面。

而在位于洪濑镇的南安市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检测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分析第128份土样,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13项指标,为每块田地定制专属施肥方案。相关数据表明,采用该技术的农田,化肥使用量减少25%,作物产量反而提升10%—15%。

“就像中医把脉,先诊断再开方。”为从源头打造“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泉州市各级供销社组织庄稼医生深入乡镇开展包括测土配方、现场“巡诊”等科技下乡活动,根据土壤情况,为农户配置相应的复合肥和有机肥,同时根据各农场、种植基地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农资配送服务方案。

“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是供销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行动开展以来,泉州市供销社秉持服务“三农”初心,切实加强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和农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大力推广有机肥复合肥、高效低毒农药等绿色农资,切实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和质量监管,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系统今年共组织送农资送科技下乡活动16场,赠送优质肥料382.6吨;已供应化肥5.85万吨、农药349吨,其中有机肥占比同比提升2.11%。

科技赋能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行走在泉州各地的田间地头,科技赋能的春耕图景令人振奋。在晋江九十九溪千亩水稻种植基地,插秧机来回穿梭、轰鸣作响,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插入田间。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械,取苗器精准抓取秧苗,转眼间,一行行新绿在田野间延伸。

“以前插秧靠人工,一天最多插一亩地,现在用上供销社推广的现代化农机,效率提高了五六倍!”种植大户老陈感慨道。在九十九溪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背后,是晋江市供销社打造的“智慧农业服务包”在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提供优质稻种1.15万公斤,更配套插秧机、无人机巡田等数字化服务。

为确保秧苗培育工作顺利开展,晋江市供销社直属企业晋江市农资公司精心筛选高产种子,多次派遣专业人员实地勘察春耕育苗进展情况,全程跟踪各个种植环节,为九十九溪农业种植全面提供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一系列专业服务,除了提供优质稻种,还累计供应绿色高效农药18820(瓶/包)、化肥232吨、农具70件、电缆电线4180米和五金配件430个。

在惠安县辋川镇走马埭坤德农场的温室大棚内,科技感扑面而来:一排排现代化的立体智能育苗床整齐排列着嫩绿的秧苗,在自动化设备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工人将育好的秧苗青苔码放至转运车上,智能屏上跳动的数字与工人熟练的动作交织成春耕续曲。

“这是我们‘农耕保姆站’今年引进的福建省首台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坤德农场负责人何志阳介绍,这种智能控制的立体种植架能够全程控制育秧的过程,从播种到播种后直接摆盘到育秧架上,上面的反光膜能够对秧苗进行暗化催芽,催芽后可以实时监控里面环境的温度、光度、湿度等,为秧苗的生长创造出最适宜的环境,培育出健康强壮的秧苗,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面稻田相对恶劣的环境。

早在两年前,惠安县供销社就与坤德农场在辋川镇合作设立了全县首个“农耕保姆”服务站,为中小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产品收购的全程保姆式服务。近期,农耕保姆站持续加大科技赋能,引进首台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和4台一体化烘干机,不仅提升育秧效率,还为叶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培育提供了新路径,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服务创新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融合”

伴随着机翼“嗡嗡嗡”盘旋的声音,一架架农业无人机飞翔在永春县湖洋、东关、达埔等乡镇田野上空,沿着预设的航线来回穿梭,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到田地中。飞防数字化管理平台显示,每块田地、每片果园的病虫害防治记录、用药量都清晰可查。这种“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正推动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一架无人机日作业量相当于60个劳动力。”永春县供销社社有企业永春县永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诗才介绍,该公司与永春县湖洋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泉州市贝塔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面向全县范围提供无人机飞防、吊运、农机耕作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以来,他们组建的无人机服务队先后在永春、厦门、南安等地进行飞防服务,累计飞防作业30多次,作业面积5000多亩,其中为10多家果树、水稻种植大户及农业合作社等的2000亩田地提供统防统治服务。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德化县供销社持续在“农业智慧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以花为媒”,打造“景区化”“花园化”合作社。引进福建省沃沃智慧农旅有限公司从“种庄稼”到“种风景”,整合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种植油菜花田200多亩,通过“油菜+水稻”轮种模式解锁“美丽经济”;江山美人茶业合作社拥有生态有机茶基地500多亩,配套种植樱花树,设计樱花步道串联茶园,聚焦“小而美”场景打造,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云赏花”直播间引流,让“赏花经济”常驻枝头,接待游客量超万人次。

从“卖农资”到“送服务”,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联动”,从“汗水农业”到“数智农业”,泉州供销系统正以科技创新重构为农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供销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转型。这种以“硬科技”提升“软服务”的实践,不仅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当传统的“扁担精神”遇见现代的“数字翅膀”,一幅科技强农的壮美画卷正在泉州大地徐徐展开。

--> 2025-04-29 泉州市供销社统筹开展“保供应、优服务、助春耕”系列行动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2509.html 1 智耕数种 绘就春耕新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