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06日

于人间烟火处打捞诗意

□康志远

《记一忘三二》李娟 著花城出版社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写下这样一首小诗:“少时诵诗书,贯穿数万字。迩来窥陈编,记一忘三二……”表面说的是读书,实际上表达一种年岁渐长、看多记少的烦恼。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年少时曾对某一件事牵肠挂肚、耿耿于怀,过个三五年回首,觉得也不过如此,再过一段时间,或许已全盘忘记。这一记一忘,恰恰就是李娟书名《记一忘三二》的由来。书里,她用诗意的笔写下一些生活中真切的回忆与留念,同时跟虚无的日子做一个断舍离。

《记一忘三二》收录了李娟三十余篇散文,文字轻松诙谐,围绕着作者的工作、亲情、友情、动物、院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书写,仿佛一颗颗回忆的珍珠,串联起青春的项链。正如她在《李娟记》(代自序)中所写:“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自由随性的写作早已屡见不鲜,但李娟的笔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没有落入生活鸡毛蒜皮、蝇营狗苟的表象中,而是致力于在人间烟火处打捞微光,这使得她的书写细腻之中带有一丝温馨。

《阅读记》里写道,小学一年级的作者捡到一张报纸,她把自己会的字挨个读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成了一句完整的话,大为震动。她觉得:“文学就像一个耳语者,只对她一个人透露秘密。”《老乡记》中,作者在阿勒泰弄丢了手机,捡到手机的人从通讯录上挨个打电话,好不容易取得联系。为表感谢,作者打了计程车,结果稀里糊涂变成对方送自己回家,还买了单。《疑惑记》记录这样一则故事:一只偶然离开妈妈的熊猫,长大后无意靠近童年的家,老熊猫已不在,它在洞穴里却感到异常的欢喜和激动,尽管它也不知道这激动从何而来。

书里,作者还记载了母亲的独断专行、外婆的暴躁、老师的蛮横,都给曾经瘦瘦小小的她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她在接受访谈时曾言:“人不可能没有烦恼的,不是被困在这里,就是困在那里。”正是因为苦难又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觉醒了独有的抗争形式——文学,即阅读与写作。她发现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剧本,自己也无法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率性而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也不内耗。

正是这样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得她下笔通透之中还带有一点俏皮,既活泼又灵动,读起来让你会心一笑。比如:“李娟天生神力。前几年在驾校学车的时候,她拉起的手刹,没有人能放得下来;最近懒成渣了,懒得我都懒得描述这种懒;我妈天天骂我不结婚不生孩子,然后又天天骂我家狗招蜂引蝶一年到头生不完的仔。我家没有一个让她满意的……”作者幽默起来绝对能让你捧腹大笑,秘诀就是永葆一个年轻的心态。幽默不是不严肃,也不是不庄重,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放松方式——暂时搁置所有的负面情绪,包括恐惧、遗憾、自卑各种内耗。放松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息,未来走得更久、更远。

《我的阿勒泰》爆红后,网上有句名言:“不开心就读李娟。”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记住那些该记住的,忘记那些该忘记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与解脱?在你忧心忡忡、辗转反侧的时候,不妨翻翻李娟的《记一忘三二》。不论你是笑中带泪,还是泪中含笑地读完,总归会让你有所收获。或许生活的诗意本来就不在远方,它喜欢躲藏在人间烟火里——你抬头,就能看见。

--> 2025-05-06 □康志远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3037.html 1 于人间烟火处打捞诗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