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06日

此心安处即吾乡

□ 王剑锋

《阿娜河畔》阿舍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阿娜河畔汇集了这么一群不甘平庸、勇于奉献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把心安在了此处,共同见证了一座农场、一座城镇,乃至一座城市的崛起。《阿娜河畔》仿佛在描述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诸如茂盛等多个农场茁壮成长的过程。

《阿娜河畔》描摹了一群可歌可泣的建设者们的奋斗历程——他们耐得住寂寞,以超常的魄力和伟大的情怀建设边疆。小说主要围绕明双全和成信秀两家,跨越两代人,在缺人、缺水、缺设备,尤其缺人才的情况下,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终于把这片荒漠戈壁建设成充满生机的“戈壁明珠”。作者在这群有血有肉知青的边疆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命运、爱情、婚姻等多重维度,丰富了小说内容,增添了阅读维度和对个人前途与命运的重新审视。

作者以凝练的风格描绘明双全和妻子李秀琴这对知青,他们为了教育事业毅然选择留在农场,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培养孩子上。因为他们知道农场亟需人才,要改变农场的落后面貌,只有把孩子培养出息。明中启,是一位贯穿小说始末的主人公,是明双全和李秀琴的儿子。自十二岁进入厂部小学,他一边读书,一边成为尤汪洋老师的得力帮手,最后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五十载光阴流转,即便后来他身患绝症,依然割舍不下他耕耘四十年的三尺讲台,正应了那句老话:“地贫栽松柏,家穷子读书。”上一辈人的艰辛,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骨子里,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教育抓起,要重视文化和科学。

孩子们羽翼丰满了,要离开农场,要翱翔更辽阔的天空。一批批人来了,又一批批人走了,如此循环往复。在明中启心里,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去更大、更精彩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抱负。

教育是农场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农场的发展。因此,小说从茂盛农场的开学典礼落笔,从开篇的“所谓子弟小学,也就是一个年级一个老师一个校工”,到后来茂盛农场全校高考人数多达一百五十多人的规模——尽管成绩不怎么样,毕竟也考上了三个本科生、四个大专生。明雨——明中启的女儿,考上了一所大学的财政税务专业,堪称平地起春雷。所以,教育也是这部小说一直刻意不回避的副线,贯穿两代人,写出了两代人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

经过几十年岁月的风雨洗礼,农场壮大起来了。许许多多的建设者默默地把自己的生命与这片土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农场的历史底色。更多的建设者把心安在此处,让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阿舍的长篇小说《阿娜河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等殊荣。阅毕小说首篇,便有一口气想把全文读完的冲动,值得一读。

--> 2025-05-06 □ 王剑锋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3042.html 1 此心安处即吾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