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气温攀升,万物生长旺盛,人体阳气外发,新陈代谢加速。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德桓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重在养心护阳、健脾祛湿。做好七件事,助你顺应节气变化,健康度过整个夏季。
增酸减苦。夏天要多吃一些酸性食物,比如,乌梅、山楂、陈皮等,它们都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有助于解暑开胃。此外,也应多吃一些新鲜的应季水果。在营养摄入上,要注意增豆、加奶、减油,要多吃豆类和奶类,以及豆制品、奶制品。虽然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等,有利于“降心火”,但要注意适量,脾胃虚寒人群不宜多吃。
作息规律。立夏后,作息应适当调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养足心气。日常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放松,静养身心才能更好地养护心气。
心情平和。夏日气温逐渐升高,容易使人烦躁不安。情绪的剧烈起伏会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可以多听舒缓的音乐,做好自我调节。平心静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
防晒防暑。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逐渐升高,对皮肤的伤害也相应增大。建议在外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或使用遮阳伞等防晒工具。
不要贪凉。天气渐热,很多人喜欢贪凉,比如,年轻人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喝冷饮、吃冷食,有些人大汗淋漓后冲凉水澡,这些做法容易损伤身体的阳气。
适度出汗。夏天是利用出汗排毒的最佳季节,出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积累的湿毒、寒毒和热毒,可以清理内脏。
养护脾胃。脾胃功能夏季相对较弱,消化能力不如其他季节。可以适量饮用汤水,既能滋养身体,又不增加脾胃的负担。煲汤时,可以加入一些滋补的食材,如红枣、枸杞等,使汤品营养更丰富。此外,养生粥也是夏季不错的选择,如小米山药粥,易于消化,有助于健脾养胃。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