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泉州晚报》创刊40周年。她就像一方滋养心灵的园地,承载着我半生的情感与记忆。我既是《泉州晚报》的忠实读者,又是《泉州晚报》的勤奋作者,还是《泉州晚报》的特约通讯员,是《泉州晚报》1989年度积极通讯员和创刊四周年新闻积极分子。
1986年底,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泉州交通监理所工作。当年,我是凭借文字特长被单位接收的军转干部。到地方后,分配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很需要尽快发挥出文字方面的特长来证明自己。于是,就想起了创刊不久的泉州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由于我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多年,就想从老本行这方面“踢出第一脚”。记得第一次走进报社时——那时晚报还只是在几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编辑们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投稿者。当我的第一篇稿件在一周内见报时,那种欣喜至今难忘。
在工作中,《泉州晚报》始终是我重要的合作伙伴。每当单位有重要活动或创新举措,报社记者总是第一时间前来采访报道。那些见报的新闻既鼓舞了同事们的士气,也让市民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更让我感动的是,报社为许多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作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得以被更多人知晓。
《泉州晚报》的副刊还是我情感寄托的“一方园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上常常出现怀旧的念头。回想起十五载的军旅生涯时,我在晚报副刊发表了《人生转折》《从军无悔》;回想起几十年的婚姻生活时,我发表了《难忘的草原之夜》《乡妻》《警钟长鸣》;回想起三十多年的战友情谊时,晚报副刊发表了我的《老朋友》《胜似兄弟》;回想起一生忠孝不能两全,欠父亲母亲太多时,晚报发表了我寄托思念的《妈妈的吻》,《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则让我表达对父亲去世我没法回来送最后一程的愧疚!
退休之后,我与《泉州晚报》依然不离不弃。家里订的这份《泉州晚报》,成了我每天必读的纸媒,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源泉。多年前,《泉州晚报》与泉州老年大学联合举办《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的一篇《顺济桥断想》荣获一等奖;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后,我的《二胎梦》在副刊“五味斋”见报了;清明节征稿时,我发表了散文《来生还唤你安娘》……
值此《泉州晚报》创刊40周年之际,感谢报社那些默默无闻、乐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同志及其他晚报工作者,是你们一代又一代辛勤的付出,使一张小报发展成为大报,成就了她的辉煌。祝愿晚报越办越好,如刺桐花般绚烂绽放!
(作者系泉州交警支队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