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安溪春茶季热闹非凡。感德、祥华等产茶大镇交易火热,春茶品质提升、价格上扬。与此同时,新茶饮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为安溪茶产业注入新动能,助推其迈向产业升级新征程。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除署名外)
量稳质升
市场火热
眼下,安溪铁观音春茶已全面进入市场,开启了热闹非凡的春茶季。全县各乡镇的茶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春茶采制工作,各大茶叶市场也迎来了购销两旺的火热景象。
在虎邱镇,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监事长、裕园茶业副总经理、铁观音非遗传承人戴霞云对今年春茶品质信心满满。她表示,尽管春节后干旱天气延缓了茶叶生长周期,但4月中旬的及时降雨有效缓解了旱情,而“五一”期间的持续晴好天气更为春茶的采摘与制作提供了绝佳条件。
在她看来,今年春茶量稳质升,得益于安溪茶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生态茶园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茶树在干旱期间仍保持了良好的养分积累。公司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智能灌溉设备精准补水,确保茶树在关键生长期的水分需求。而4月中旬的降雨补充了土壤水分,激活了茶树的生长潜力,使得芽叶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生机。5月1日至6日的晴朗天气更添天时地利。正春茶采摘需严格遵循“晴采雨不采”的传统,充足的日照能促进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合成。今年这一时段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3℃,昼夜温差达10℃以上,这种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急的气候条件,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达到最佳平衡,造就了兰花香显、观音韵足的独特风味。
在感德镇,感德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内茶香弥漫。5月5日上午,茶农们带着刚炒制的春茶在此排队。合作社负责人陈庆云逐一品鉴,并按照认定的价格从茶农手中收购,现场忙碌有序。他介绍,合作社从5月1日起开始收购春茶,计划持续10天左右,目前日均收购量8000多斤。感德作为安溪县的产茶大镇,近年来茶农陆续回归传统制茶工艺,制茶技术显著提升。同时,晴好的天气加上科学的茶园管护,让今年春茶的总体品质和收购价格双双上扬。“气候适宜,茶青嫩度高,质量很不错。”陈庆云说。合作社理事陈文笔也表示:“一天能制80多斤,有信心把茶叶做得更好。”
另一产茶大镇祥华乡同样交易火热。祥华茶叶市场里,祥安名茶、佛耳山名茶、贵韵茗茶等店铺吸引了众多外地茶商抢购。茶商林亚明称:“今年祥华春茶品质优,市场好。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安溪龙头茶企和省外客商。这季打算收15天,20万斤左右,价格比往年略高一些。”
茶企茶农 共生共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茶企与茶农建立紧密共生的关系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感德品苑负责人、安溪县技能大师吴堃东表示,在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与茶农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二者紧密协作才能推动产业稳健前行。企业肩负引领与保障的重任,只有明确向茶农传达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茶农才会予以重视并积极配合。比如在茶叶的生产环节中,从茶园的管理到茶叶的采摘、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茶叶的最终品质。企业要清晰地告知茶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进而影响收益与市场声誉。只有让茶农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用心。
企业的底气在于过硬基础与技术优势。凭借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企业为茶农提供科学指导,如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为茶农制定个性化的施肥、灌溉方案;传授先进制茶技术,帮助茶农提升茶叶的品质。当茶农看到技术带来的显著效果,自然信服企业引领。
品质责任是企业与茶农共同的核心关注点。茶叶品质关乎茶企效益与茶农收入。企业需强调品质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建立严格的品质把控体系,监督和检测对茶叶的生产环节,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只有高品质茶叶才能赢得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确保双方协同提升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茶饮大赛 激发创新活力
春夏之交,安溪春茶飘香,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在这里接连展开,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助推其迈向更广阔的舞台。从新茶饮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到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宣传推广,再到“天际茶盟——安溪铁观音文化之旅”的启动,每一场活动都独具特色,协同发力,为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4月25日,安溪县“墨赞杯”新茶饮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安溪茶校举行。15名青年才俊从近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围绕安溪铁观音的创新应用展开创意比拼。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实操考核环节成了选手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在45分钟内,选手们需以安溪铁观音为核心茶底,分别制作一杯创意鲜奶茶和一杯创意鲜果茶。这不仅考验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考验他们的创意灵感和应变能力。赛场上,选手们手法娴熟,动作敏捷;茶香与果香交织,碰撞出新颖的味觉火花。有的选手巧妙地将铁观音与热带水果搭配,风味清新独特;有的选手精准把控茶香与奶香的比例,口感令人惊艳。
专业评委团由五位来自全国新茶饮业界的资深饮品研发师组成,他们从操作规范、造型设计、口味体验及商业落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考评。深圳市茉莉奶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研发总监庄旺益对选手们的表现赞不绝口。他认为,许多作品已具备推向市场的实力,他们的创新为传统铁观音注入了新生命。
实操结束后,选手答辩环节分享创作理念、灵感来源及市场定位,展示了选手们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泉州选手吴天豪凭借出色的创意和稳定的发挥摘得桂冠,他在分享经验时强调,茶饮创新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时尚元素,满足年轻消费者对颜值与口感的双重追求。
此次大赛为青年提供了展示技能的平台,获得者被授予“安溪县五一劳动奖章”“安溪县技术能手”“安溪县金牌工人”等荣誉,激励更多人投身新茶饮行业。值得一提的是,非安溪籍选手占比达三分之二。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调饮师、茶企研发人员、茶饮创业者及返乡青年等。安溪团县委副书记李娜峰表示,大赛“以赛促创”模式,为青年搭建技能展示和创业孵化的平台,推动新茶饮行业人才培养,激活传统茶产业年轻化转型动能,在产品研发、品牌打造、技艺传承等方面实现突破。
地标认证
打开国际之门
如果说新茶饮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为安溪茶产业注入了青春活力,那么4月28日在安溪县“三馆”举行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宣传推广培训会,则为安溪茶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
活动现场,八马茶业、凤岩保健茶、兴溪茶业、山格农业、天香魂茶叶专业合作社、素全茶叶研究所等6家企业,获颁全市首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证明书》。这一证书犹如产品品质的“国际通行证”,是对企业品牌化建设的高度认可,更是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
天香魂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詹国珍表示,认证后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辨识度显著提升,不仅能在国内市场获得更多关注,还能凭借地理标志的国际认可度拓展海外影响力。凤岩保健茶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杨佩英也透露,企业将结合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地理标志特色开发多样化产品,以适应国外消费习惯。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联合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共同签署《推动泉州安溪地理标志国际经贸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搭建起涵盖标准制定、品牌推广、渠道对接的立体化合作平台。安溪县贸促会会长李文师介绍,认证产品将通过海外展销等形式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地标产品品牌认证是安溪县特色农产品正式接轨国际贸易标准,也是安溪县推动特色产品“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一活动为安溪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安溪茶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响亮的“名片”。
“天际茶盟” 航空助力茶旅
4月30日,“天际茶盟——安溪铁观音文化之旅”在安溪云岭茶庄园启动。众多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航空+茶旅”的美丽邂逅。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总信息师、厦航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建表示,厦门航空携手安溪探索“航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依托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打造“天际茶道”品牌服务,通过机上杂志、视频、主题航班、空中Wi-Fi等形式,让安溪铁观音成为“空中文化名片”。同时,厦航正联合安溪县代表茶企研发匠心传承的铁观音产品,预计于5月21日“国际茶日”正式发布,助力安溪茶产业焕发新光彩。
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介绍,安溪产茶千年、底蕴深厚,茶产业已发展成为百茶贸易之都,涉茶总产值达416亿元,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突破1440亿元。此次安溪携手厦门航空,依托“天际茶盟”项目,共同打造“航空+茶旅”IP,助推安溪铁观音搭乘“航空翅膀”,更好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国际舞台。他也向全球旅客发出邀约,希望通过航线纽带,能让更多游客走进安溪、走到茶山,感受一场“茶浓情更浓、旅途似归途”的安心之旅。
活动现场举行了多项签约及揭牌仪式,包括“天际茶盟——安溪铁观音文化之旅”启动仪式、安溪农产品和茶文旅签约仪式、厦门航空与清水岩温泉度假村疗休养基地合作意向签约仪式、省市县三级国企茶文旅研学签约仪式、厦门航空中国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厦航农庄安溪铁观音基地揭牌仪式,以及《空中俏旅人》开拍仪式。这些仪式标志着“航空+茶旅”的深度融合,为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系列活动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大赛激发青年对安溪茶创新应用的热情,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证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天际茶盟”拓展安溪茶的传播渠道和市场空间……共同推动安溪茶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迈上新台阶,焕发新活力,迈向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