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但脾胃相对虚弱,加上天气闷热潮湿,骨伤疾病的发病风险随之升高。如果能顺应节气变化,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膳调理,有助于达到强骨护关节的作用,为骨骼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王婉霞/文 CFP/图
湿热侵骨骨易脆
泉州市正骨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李中钦指出,立夏时节,易出现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与腰部扭伤等骨伤疾病。
中医将五脏与五行相对应,肺对应金。在传统的五运六气理论中,2025年初春及上半年呈现“金运不及”的特点,影响肺肾功能,肾主骨生髓,肾的滋养不足,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加快,骨密度下降。立夏后人体活动增多,骨骼负担相应加重,易引发骨质疏松。
同时,立夏风热交替多变,雨水增多,风气偏盛,风邪夹带着立夏时节的湿气,容易侵袭关节经络,致使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此外,“金运不及”致人体正气不足,肌肉、筋骨力量相对薄弱,在运动或劳作时,若姿势不当或用力过猛,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极易受到损伤,引发腰部扭伤。
健脾滋肾固骨基
针对以上骨伤隐患,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周晓兰建议,可以通过食用健脾祛湿、补肝益气、补钙壮骨类的药膳,搭配调理,促进骨骼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立夏时节湿气较重,可以选择如薏米、芡实、茯苓、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材,促进脾胃运化,减少体内湿气堆积,避免湿邪困阻关节。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会导致筋骨失养。而黑豆、黑芝麻、核桃、桑葚、杜仲等食材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可增强骨骼的韧性和强度,延缓骨骼衰老。
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富含钙元素的食材,是立夏骨病养生的好选择。适当补充钙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慢火汤羹强骨力
周晓兰介绍,百合莲子猪骨汤、黄芪党参炖乌鸡、麦冬石斛牛尾汤都是常见的护骨健康药膳。
百合莲子猪骨汤:准备500克猪骨、12克百合、20克莲子、12克芡实(或20克薏苡仁)、12克玉竹、3片生姜、盐适量。将猪骨洗净、焯水;所有药材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2到3小时,加盐调味后即可食用。猪骨富含钙、磷等矿物质,能为骨骼补充营养,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莲子养心安神、益肾涩精;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二者协助百合,兼顾心脾,强化人体正气,提升身体抵御外邪能力,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缓解立夏时节的燥热与津液损耗,滋养筋骨;生姜散寒解表、温中和胃,促进气血运行,帮助其他食材发挥滋补功效。
黄芪党参炖乌鸡:准备1只乌鸡、30克黄芪、20克党参、10克防风、15克白术、20克枸杞、适量葱段和姜片、少许盐。将乌鸡洗净切块、焯水;所有药材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到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乌鸡营养丰富,温中补脾,益气养血,增强体质,为骨骼和肌肉提供充足养分,减少因身体虚弱导致的腰部扭伤风险;黄芪补气固表,党参补中益气,二者增强肺气;防风祛风解表,白术健脾益气,四者配伍为玉屏风散加减,补肺固表,抵御风邪,应对“金运不及”和“风木司天”,预防风湿性关节炎;枸杞滋补肝肾,肝肾足则筋骨健,立夏后人体活动增加,此汤可全方位预防外邪入侵和身体损伤,保护筋骨;葱段、姜片散寒温通,调和药性。
麦冬石斛牛尾汤:准备500克牛尾、30克麦冬、20克石斛、15克牛膝、20克桑寄生、5颗红枣、盐适量。将牛尾洗净、切段、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2到3小时,加盐调味。牛尾富含胶原蛋白和钙,可强筋健骨,有助于维持骨骼韧性和强度,预防骨质疏松;麦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缓解立夏燥热与津液损耗,滋养肺肾,从根本上改善身体内环境,减少因阴虚导致的筋骨脆弱;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助力肝肾滋养筋骨,抵御风邪,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红枣补中益气,促进气血运行,滋养筋骨,减少腰部扭伤等意外损伤后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