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香。他们变身“调香师”,用天然精油与香料调配专属“本命香”;他们喜欢上打香篆,制作古法香牌,沉浸式体验千年香道技艺;他们被带有泉州元素的文创香氛吸引,刺桐花造型的香器和装在德化白瓷里的香薰蜡烛受宠;他们爱上工业游,香文化主题线路持续火爆。在泉州,边买边玩,这届年轻人对香的喜爱停不下来。
□融媒体记者 李菁/文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中式香品成为潮品
栀子花、茉莉花、山茶花、夜来香……鲤城区花巷的一霂调香飘出了“泉州后花园”的香气。“泉州后花园”是到店客人体验调香的“爆款”香水。“这是馥郁花香调,以闽南人庭院中常见的花植为创作灵感。闻到花香,让人仿佛回到了家乡的小院中,慵懒地晒着太阳,感受带着沁人心脾的丝丝香风。”其创始人林邵英介绍道。
在泉州,DIY香水、无火香薰、香薰蜡烛、香薰矿晶石等调香项目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其中,调制香水更是人气爆棚。调制一支属于自己的“本命香”可是一件“大工程”,需要从200款香料中挑出自己喜欢的6—10个香型,调香师再根据每个香料的特点搭配出别致的香水。
年轻人对香的热爱正不断升温。据淘天联合凯度发布的《2024年香水香氛品类趋势洞察》显示,国内香水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3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28.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73%。“85后”至“00后”的年轻人是调香的主要客户群,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不喜欢‘撞香’,喜欢自己调制的、有特点的香气。另外,“他们也追求香水和香薰带来的情绪价值。”林邵英介绍道。她告诉记者,年轻人用香越来越讲究,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香。“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年轻的爱香人士会使用木质东方调,沉香、檀香等木质香与麝香、龙涎香等东方香料结合,香气醇厚、层次丰富,彰显优雅气质与品味;家庭聚会时,会选择温柔的花香调,温柔细腻,很容易拉近距离;约会时,则选择东方花香调,以丰富的花香为主,混合香草、琥珀等温暖香料,香气浓郁且持久,充满诱惑与神秘感。”
香水和香氛提供的情绪疗愈价值,也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2024中国香料香精行业消费者洞察分析》显示,74.4%的受访者认可气味具有舒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嗅到市场机遇的香水和香氛品牌纷纷创新推出多元化产品,推出了结合情绪价值的香氛玩偶、香熏蜡烛盲盒等产品,也有将香氛与配饰融合的香水项链、香氛编织绳等时尚单品。
随着国潮文化的崛起,中式香以及带有中式元素的香氛产品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品。在泉州,带有泉州元素的文创类香氛受到了消费者欢迎。“德化陶瓷盖碗茶杯、永春的线香礼盒都是外地游客优先选购的伴手礼。”林邵英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天猫平台线香销售额暴涨40倍,抖音线香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执香勺取沉香粉,沿镂空篆模缓缓铺就莲纹;指尖轻叩模身,多余香粉散落,留下规整纹路;抽出篆模,引燃一端,香气清冽,打香篆体验在泉州也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除此之外,香囊、古法香牌的制作同样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在古城西街附近的一家禅香文化馆里,市民小爱体验了古法香牌制作,调配香料、放入模具、串上配饰……造型古朴、香气袭人的香牌制作完成。小爱准备将这个散发着传统东方香气的香牌当成车载香薰用,代替车里原本的木质香薰。“我平常就喜欢研究古代的香方,比如‘婴香方’,将丁香、檀香、蜂蜜搭配,味道香甜,能抚慰人心;鹅梨帐中香,沉香、檀香、梨组合,能放松心情。”小爱说,除了体验制香,她也喜欢焚香,是线香的“粉丝”。
解锁“中国香都”香韵
眼观、手触、鼻嗅……在泉州可不止能调香,这里还是体验香道的好地方。说起泉州香,不得不提的就是永春篾香了。永春达埔的匠人以当地盛产的毛竹竹篾为载体,精选亚洲各地香料及中药材,采用纯手工古法制作——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最终造就了这别具一格的永春篾香。
今年,在泉州市文旅局推出的“文旅+工业”精品游线路中,永春香文化体验线路备受游客青睐。在达埔彬达香文化创意园,游客可以参观篾香、搓香、盘香、水车动力制作香料等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还可以动手学习掷香花、跺香花,DIY各种天然工艺香,观看香道表演等,体验制香的乐趣,了解永春制香文化历史。在永春县竹森香堂,游客可以体验到永春“中国香都·香、瓷、醋、茶”四大好物,欣赏各式各样、别具匠心的香器,以及摆件、香牌挂件、香囊、香薰、沉香精油等数十款香文创产品,还能在宁静、优雅的香空间沉浸式体验香道表演。
“第一次看到晒香场的震撼场面,整个人都被治愈了。走进这里,宛如闯入香柱森林。成百上千的香架子铺满广场,橙红香丝像巨型竖琴弦般垂落,建议穿浅色衣服来拍照,随手拍都是《中国国家地理》同款大片,还可以体验非遗制香。”网友“萱妈”在泉州感受了千年香韵的魅力。
中国香都香文化博物馆是游客解锁香魅力不可错过的驿站。“博物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面特色展示墙。一面是‘香料之墙’,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香料,每一份香料都承载着独特的地理故事与文化底蕴;另一面是‘香具之墙’,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香具让人目不暇接,从古朴的香炉、香箸,到精致的香盒、香插,每一件都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在这里,不仅能学到很多香文化知识,还能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开启了一段香文化的穿越之旅。
泉州的香,不仅有浸润千年的东方韵味,更有与时俱进的“潮味”,新式线香、潮流香牌、创意香器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市民和游客体验传统,也感受时尚。在永春,香企咏春礼打造了一款龙涎香主题香牌,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碰撞,吸引年轻游客争相打卡。兴隆香业一款名为“香之禅”的点香座,造型宛如一艘扬帆起航的海船,巧妙融入“海丝”元素,让消费者在品香的同时,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永春香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的辉煌历史。竹森香堂的龙器音乐香具更是创意十足,将香道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其香槽可用于燃香品香,蓝牙音箱则能播放音乐,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
相关链接
泉州与香
千年情缘
泉州与香的故事可以追溯至千年前。宋元时期,泉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阿拉伯人携着香料乘季风远道而来,泉州香料贸易就此展开。
彼时的泉州,进口的香料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相关考古发现为泉州香料贸易的规模提供了有力佐证。宋代泉州远洋商船的船舱中,曾出土湿重达2350多千克的香料,包括沉香、檀香等珍贵品种。据宋代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初,泉州进口香料便有44种以上,到南宋绍兴三年,更是多达200种。这些香料来自占城(越南)、真腊(柬埔寨)、渤泥(文莱)、三佛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食(阿拉伯地区)等众多地区,有占城的麝香、沉香,真腊的檀香、金颜香,大食的乳香、龙涎香等等,品类繁多,数量庞大。
《宋史》中也记载,建炎四年,泉州抽买乳香86780斤;绍兴二十五年,占城进贡泉州的香料同样数量惊人,包括绍沉香390斤、上速香3450斤、中速香1440斤、澳香300斤、暂香120斤、细割香180斤、乌里香55020斤、附子沉香150斤、上笺香3690斤、中笺香120斤、笺香头块480斤等。
阿拉伯人后裔蒲氏家族在泉州香料贸易史上留下深刻印记。蒲氏家族世代从事香料贸易,声名远扬。他们发现永春县达埔镇气候、土壤适宜种植制香原料,便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以竹篾为骨,将异域香料研磨成粉涂于其上,创造出永春篾香。此后,他们将制香技艺倾囊相授,带动当地村民发展香业。
2006年,永春香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永春香全产业链产值首破百亿元大关,在国内香市场的覆盖率超80%,还远销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近年,这一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130亿元。
(李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