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14日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治尘

□黄祖祥

为提升文明施工和扬尘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身心健康,近日泉州对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实行“红黄牌”警示机制,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进展缓慢、整改措施不到位的项目列入“黄牌”预警清单管理,指导帮扶,函告整改督办;将“黄牌”警示后仍整改不力,或到达整改时限仍未完成整改的项目,列入“红牌”警示重点清单,按规定约谈、处罚,直至通报曝光,推动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向精细化、常态化纵深发展。

扬尘是PM10、PM2.5等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空气质量、市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建筑工地是典型的无组织扬尘排放源,建筑物拆除、土方开挖回填、主体施工等过程均会有扬尘逸散,扬尘跟随运输车辆进出场也会转化为道路积尘,形成“长链条”排放的“二次污染”。此外,施工扬尘具有点多、面广、易反复等特点,成为大气污染治理中的顽固性问题,目前多数控尘手段治标难治本,存在“一严就有效、一松就反弹”现象。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责任、共治尘。扬尘污染治理直观反映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在泉州,随着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带来的交通、管廊、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进程加快,扬尘治理任务更加突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在施工链条全环节上强化责任、创新防治、优化监管,让城市蓝天白云常在、让市民自由呼吸清新空气。

要强化责任回归,实现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治理。扬尘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态度问题,建筑、施工、土方开挖运输等企业主体环保意识薄弱,对扬尘治理认知不到位,有措施不落实、有设施不启用,不去管、不严管,就会导致扬尘问题反复出现。他们并不是控制不好扬尘,而是缺乏主动降尘的意识,要以外部压力倒逼他们真正动起来,从源头上既不敢“排尘”,更自觉“控尘”。泉州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建立奖惩机制,以“红黄牌”警示机制为抓手,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促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齐心合力、同抓共管,真正落实工地规范施工常态化机制。此外,各职能部门要严格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建立多渠道投诉举报网络,构建全民监管格局,紧密高效联动,精准出招补缺堵漏,做到扬尘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无盲区。

要创新科技赋能,实现从简单防治到智慧治理。面对工地多、执法人员少的现实情况,泉州应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实现高效智能监管。比如,完善建设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鼓励规模以上工地安装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并接入监管平台,根据扬尘、噪声监测数值自动预警,实现扬尘管控信息化、智能化,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要加强线上、线下“双线”巡查监管,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扬尘视频AI识别等手段,助力扬尘精细化管理。此外,要因地制宜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在医院、学校、住宅区等人口相对密集区域施工时,优先推进建设“天幕工地”“全电工地”,推广装配式施工,深入推行绿色施工,减少对周边群众的生活影响。

扬尘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既需要打攻坚战、阵地战,更需要打持久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违法必究的魄力,无论是市政工程建设还是企业工程项目,都要一视同仁、一查到底,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蓝天之下没有旁观者,清新空气人人共享。唯有社会各方主动担责、全民参与共同监督,从今天抓起、从细节扣起,才能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在泉州成为喜闻乐见的有感常态。

--> 2025-05-14 □黄祖祥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4302.html 1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治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