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据报道,重庆三峡学院发布“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中标(成交)结果公告”,1台普联“TL-R473G”的设备中标价格75万元。有网友指出,该型号产品在某电商平台普联官方旗舰店售价仅299元,质疑其中标价格不合理。随后,重庆三峡学院发布情况说明:鉴于本项目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采购已终止。这起风波不能不让人反思招标采购中的漏洞。如何堵住漏洞?
本期嘉宾:王志顺、黄闽之、贾思迪
暴露系统性漏洞
□王志顺(职员)
以75万元买售价仅299元的路由器,这已不仅仅是某次采购失误的偶然个案,而是暴露出政府采购体系中环环相扣的制度性漏洞。
从招标文件的模糊表述开始,技术参数的审查机制便已形同虚设。将技术要求笼统标注为“出口防火墙”,却对吞吐量、入侵防御功能等核心指标避而不谈,这种操作无异于为偷换概念大开方便之门。普联官方明确表示涉事型号TL-R473G仅为普通路由器,与专业防火墙的性能差距超过百倍,但评标专家竟对此视若无睹。供应商报出超过80万元的惊人价格,与电商平台实时售价形成2500倍的价差时,本应灵敏的价格预警系统却彻底“失聪”。中标企业参保人数为零、登记电话失效,如此明显的“皮包公司”特征竟能顺利过关,暴露出供应商穿透式核查机制的彻底失效。
这种系统性失灵警示我们,必须从制度设计上重构政府采购的监督体系。
应构建规范体系
□黄闽之(公务员)
类似的高价采购乱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地曝出“天价采购”事件,反映出当前招标采购制度仍存在明显漏洞。要真正堵住这些漏洞,不能仅靠事后曝光和舆论监督,而应从制度设计、技术手段、社会监督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更加透明、规范的采购体系。
此次事件中,一台普通网络设备的投标价竟高出市场价2500倍,却仍能顺利通过评审。政府采购通常要求“货比三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采购单位可能未严格比价,或仅依赖供应商提供的报价,缺乏独立的市场调研。要堵住这一漏洞,可建立统一的价格参考数据库,收录各类产品的市场均价、历史成交价等数据,供评审时比对。若投标价明显偏离合理范围,系统自动预警,并要求投标方提供合理解释,否则直接取消资格。
招标采购的公正性依赖于全流程的公开透明。要减少暗箱操作,应强制要求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在指定平台全程公开,包括投标文件、评审记录、合同内容等关键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大采购项目进行独立复核,确保程序合规。
现代技术手段可大幅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招标流程的关键节点,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建立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对多次违规的企业自动限制投标资格。技术虽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监督,但能有效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此次事件得以曝光,得益于网友的质疑和媒体的关注,这凸显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政府采购花的是公共资金,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应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舆论质疑的采购项目及时核查并公开结果。
将问责贯穿始终
□贾思迪(评论员)
目前,该闹剧的处理结果仅是终止项目,尚未公布企业是否存在围标串标行为,也未对校内责任人追责。现实中,许多违规者正是算准了“查不到就赚到,查到了大不了退回”的账,才敢于铤而走险。唯有将问责贯穿始终,才能真正堵住招标采购中的漏洞,让投机者无空可钻。
采购方、评审专家、中标企业均需纳入责任追溯链条。对于明显偏离市场价的投标,评审专家是否尽到审核义务?采购单位是否履行了市场调研职责?这些问题必须厘清,而非以“终止采购”一笔带过。
目前,政府采购领域虽有“不良记录”制度,但实际执行中,鲜见企业因单次违规被列入黑名单。应明确量化标准,例如报价超过市场均价一定比例且无法合理解释的,直接取消投标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对多次违规的企业,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的年限。同时,对疏于履职的评审专家和采购单位责任人,也应同步追责。
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该立案的立案,该移送的移送,绝不能让违法者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