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郭芳蓉 通讯员刘彬杰)近日,在永春县介福乡,一整片绿油油的蔬菜地夺人眼球,田地里,黄白菜和娃娃菜竞相生长。为破解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介福乡创新采用“政府引领+企业助力+村民主体”的模式,并探索轮作方式,全力打造千亩良田示范片。
“规划+流转”提速增效,千亩良田破茧成蝶。介福乡现有耕地6186亩,平均海拔56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素有“山顶小平原”之称,然而耕地碎片化。今年2月,介福乡邀请专业团队,结合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梳理耕地连片的地块,明确粮油示范种植面积,划定以福东村为核心示范区的千亩良田布局,不到1个月便完成一期700多亩耕地流转,与500多农户“零纠纷”“零遗留”,为企业抢抓春耕赢得宝贵时间。同时,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衔接联动,积极申请专项债资金,统筹运用种粮惠农政策,以项目库对接政策资金,通过“财政+社会资金”推进项目落地。此外,投入100多万元升级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新建灌溉渠道5公里,确保农田灌溉;修建机耕路3公里,方便农机进出;审批约7.37亩农业设施用地,建设配套设施。
“服务+产业”精准赋能,轮作直销链通四方。介福乡用20天便成功从云南引进拟投资3000多万元的农业公司,企业通过农田平整与地力提升,对闲置荒地进行提质改造,昔日的“巴掌田”“皮带田”变成了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的千亩示范田。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紧盯播种、插秧时间节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运用“稻+菜”轮作模式,实现土壤养分平衡与病虫害防控。目前,公司已播种玉米、黄白菜、娃娃菜等农作物200多亩,采取产地直供直销模式,与批发商、超市、电商合作,销往厦门、泉州以及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监管+经营”长效护航,科技赋能降本增产。针对土地年年整年年荒的问题,介福乡深入探索多方联合经营方式,形成“政府搭台+新型主体唱戏”的联动机制。采用“土地整合+机械化作业”模式,实现土地利用率提升40%、生产成本降低30%;新培育1—2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粮食作物社会化服务,同时向特色经济作物延伸;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单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