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19日

为救人小伙安排补考

彰显制度善意

□陈广江

近日,“小伙因救人错过春季高考语文考试”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最新回应: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参加考试。(5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一场考试与一条生命的抉择,让18岁的山东小伙姜昭鹏站上了舆论的焦点。在全网“安排补考”的呼声中,山东省招考院的态度很快发生改变——从此前的“按规定无法补考”转为“启用副题,安排补考”。这一决定看似打破常规,实则传递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规则与人性相遇时,制度应当为善意留下一扇窗。

考试制度的严肃性不容置疑,但制度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服务于人。姜昭鹏的缺考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若机械执行“迟到不得入场”的规定,虽维护了程序正义,却可能让善意陷入冰冷的困境。山东省招考院的补考决定展现了制度温度,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人性化变通的空间。这并非对规则的破坏,而是对规则内涵的深化。真正的公平,应包容那些因高尚选择而暂时偏离轨道的人。

“考试可以重来,但生命只有一次。”姜昭鹏的朴素回应,道出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教育培养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健全的人格与担当的勇气。网友称他“交出了满分人生答卷”,正是因为他的选择触及了教育的本质。补考安排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生命至上”这一朴素价值观的公开褒奖。社会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兜底保障,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善良不会被辜负。

姜昭鹏的急救技能源自学校的必修课程,他的果断行动则得益于日常德育的浸润。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将急救培训纳入教学体系,让“人人能急救、个个会应急”成为现实。因此,补考决策背后亦是对教育成果的肯定,社会需要的不只是高分的考生,更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公民。

从阿里公益颁发万元奖励,到相关部门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再到招考院打破惯例安排补考,这场救援行动串联起个体善意、制度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多维互动。每一个环节都在传递一个共识,即助人者的勇气值得被呵护,集体的善意需要被激活。这种正向反馈将形成涟漪效应,激励更多人在他人危难时放下顾虑、伸出援手。

这是一场关于“何为重要”的公共讨论,也是一次对人性本善的集体致敬。规则为善良让路,并非弱化制度的权威,而是让人性的光辉照亮制度的边界。姜昭鹏的故事提醒社会:人生的考场从不局限于教室,而在每一个直面善恶抉择的瞬间。社会对善举的每一次肯定,都是在为未来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据报道,眼下姜昭鹏正全力准备考试。无论最终考试成绩如何,都不会消解补考的意义和价值。

--> 2025-05-19 □陈广江 为救人小伙安排补考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5026.html 1 彰显制度善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