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1日

职场新人挂名“高管”暗藏风险

□林轩鹤

近年来,职场中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企业让职场新人挂名“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新人获得了一个“高位头衔”,但实际上,这背后暗藏诸多风险与隐患,无论是对新人个人,还是对市场秩序与企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据中青网)

职场新人被挂名“董监高”,往往是在他们对相关法律责任和潜在风险缺乏充分认知的情况下发生。很多新人初入职场,出于对企业的信任和服从,或是被企业以“锻炼机会”“晋升考量”等说辞诱导,很容易就接受挂名安排。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董监高”这一身份并非只是一个空名头,而是意味着要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承担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一旦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如虚假出资、抽逃资金、财务造假等,挂名的“董监高”很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若公司存在未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挂名的财务负责人可能会被税务部门追责;若公司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挂名的安全负责人也难以逃脱责任。对于毫无实际管理权限和决策能力的职场新人来说,这样的责任往往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可能会给他们的职业生涯甚至个人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企业安排新人挂名“董监高”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逃避责任、企图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在作祟。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监管、降低运营成本,不愿聘请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董监高”职务,而是选择让没有话语权的新人来“背锅”。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严重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和长远发展。一个没有专业管理团队的企业,难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在市场竞争中必然缺乏竞争力。而且,一旦企业的违规行为被发现,这种挂名行为被曝光,企业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品牌形象也会遭受重创。

职场新人挂名“董监高”现象的泛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监管秩序。监管部门依据企业登记信息对“董监高”进行监督管理,而挂名行为导致监管信息失真,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增加了监管难度和成本。这不仅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还可能让一些违法违规企业逍遥法外,破坏市场的公平环境,损害其他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要解决职场新人挂名“董监高”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企业的挂名要求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切勿盲目接受。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发现企业存在不合理的挂名安排,应及时拒绝并向相关部门反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尊重法律和市场规则,应聘请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担任“董监高”职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依法依规经营,通过提升自身实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登记信息的审核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挂名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同时,可建立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存在挂名等违规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和惩戒,以此规范市场秩序。

职场新人挂名“董监高”现象看似个别企业的“小伎俩”,实则是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共管,才能有效遏制这一不良现象,营造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的职场和市场环境。

--> 2025-05-2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5327.html 1 职场新人挂名“高管”暗藏风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