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腻了外卖,忙碌一天后还得操心做饭?上门代厨服务火了。在泉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一个新的解决方式——请个做饭的阿姨上门,一天100元人工费,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餐和晚餐,还能定制网红减脂餐或闽南风味小炒。有人靠这招每月餐饮费还省下上千元。不过,这股热潮背后也有隐忧,如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服务无规范合同约束、食品安全把控难等,如何让这份“舌尖上的便利”更靠谱?记者近日展开采访,探寻上门代厨的魅力与挑战。
□融媒体记者 李菁/文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比外卖更“香”
上门代厨解放忙碌生活
晚归后无暇下厨,外卖高油高盐,餐馆一顿动辄上百……泉州年轻人的吃饭难题,被做饭阿姨破解了,上门代厨正悄然走热。这项服务不仅能让厨房冒热气,还让钱包“喘了口气”。
“下班到家都快晚上7点了,哪有精力洗菜做饭?”“80后”市民晓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她的晚餐经常是顺路带回来的外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小时,每天工作时长接近10小时,像晓莹这样“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不在少数。她给记者算了笔时间账:即便不加班,回到家也是18:30之后了,洗菜、切菜、炒菜……做一顿饭至少需要1小时,等吃上饭往往已经过了20:00。这时,晚托的孩子也回家了,还得给孩子加个餐。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晓莹请了一位上门做饭的阿姨,每月的人工费是1800元。如今,晓莹下班后,电饭锅里的杂粮饭香气扑鼻,砂锅里焖好了软糯的猪脚,砧板上码着等待下锅的新鲜时蔬,阿姨正把炖好的莲藕排骨汤端上餐桌。“阿姨知道我女儿喜欢吃排骨,会变着花样做,有时是炸排骨,有时是糖醋排骨,有时是排骨汤。每天几十元买的不只是一顿饭,还有下班后能喘口气的那份轻松。”她感慨道,到家就有饭吃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记者走访市场后了解到,在泉州,阿姨上门做一餐的价格通常是50元—100元不等。具体收费根据服务时长、菜品数量以及阿姨的厨艺水平而定。比如,2小时内完成三菜一汤的通常收费50元。食材可以自备,也可以委托阿姨代买,每次收取10元—15元代购费。
“90后”小夫妻小陈和小洁找了做饭阿姨后,每个月竟还节省了近千元的餐饮支出。过去,他们是外卖平台的“常客”。午餐时,他们各自在工作单位叫外卖,每人每餐花费30元左右;晚餐时,他们一般会一起回家叫外卖或者直接到餐馆吃,为了犒劳辛苦一天的自己,他们常会点上水煮活鱼或姜母鸭等“硬菜”,一餐的花费就要超150元。俩人粗略算过,每月外卖和外食的费用超过5500元。花费多不说,还总担心食材不新鲜,外卖不卫生。
去年底,他们尝试以每天100元的价格请阿姨上门做两餐。每周末,他们会到超市囤好一周所需的肉类和海鲜,新鲜蔬菜则是每天通过手机下单送货上门。“每月食材费约1800元,加上3000元人工费,总开销比点外卖少。而且阿姨做饭少盐少油,吃着健康,味道不输餐馆。”小洁翻出手机里的记账本说。
创意上桌 年轻口味引领新需求
泉州的年轻人不只想吃饱,还想吃得“潮”。从低脂高蛋白的减脂餐到“网红创意菜”,他们追求个性、潮流、健康的饮食。这对做饭阿姨的要求可不低,传统的闽南菜,还得加上点新花样。
“年轻人对做饭阿姨的要求和老一辈不一样了。”63岁的林阿姨告诉记者,她在“80后”和“90后”的带娃双职工家庭里很受欢迎。接受采访时,她一边说一边打开AI软件,输入雇主营养、低脂的要求,生成了新一天的菜单——金针菇豆腐汤、香煎三文鱼、青椒炒牛肉、清炒莴笋。
林阿姨根本想不到自己竟会在60岁之后迎来职场新转机。五年前,她因年纪偏大、带娃精力不足,退出了保姆行业。之后,她在物业当过保洁,在托管机构里当过杂工。直到有一天,林阿姨的儿媳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条寻找上门做饭阿姨的帖子。有对“90后”夫妻正在找“会做家常菜、性格开朗”的阿姨,年龄不限,日薪100元。凭借一手好厨艺,林阿姨“上岗”了。
一天做两餐,每餐两菜一汤,林阿姨每天只要花2个多小时就能搞定。小夫妻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潮”一点,不用做传统的闽南大菜,但网上流行的“重口味”和最新的减脂餐食谱得学着做。年轻人对饮食的需求让她眼界大开,既要“低卡高纤维”,又要“重口味低热量”。她很快学会了做“彩虹减脂餐”,把鸡胸肉、羽衣甘蓝、藜麦、彩椒按颜色码放,淋上油醋汁,好看又好吃,雇主拍照发朋友圈获得了不少点赞;跟着视频做出来的捞汁小海鲜,雇主直呼“比夜市卖的还好吃”。“以前拿手的闽南萝卜饭、醋猪脚,在年轻人家里不吃香了。他们让我用雪碧泡鸡翅,用养乐多腌排骨,这种新式的饭做起来,让我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林阿姨说。
年轻人的厨房,对林阿姨来说也很新奇:双胆电饭煲能同时煮杂粮饭和糙米粥,空气炸锅轻轻松松就烤出酥脆鸡翅,早餐机压出爱心三明治……起初她看到这些电器有些手足无措,如今已能熟练操作;这中间,她还学会了用AI查菜谱,在小红书上找新菜式。
“80后”“90后”不仅是雇请做饭阿姨的“主力”,也开始闯进上门代厨的赛道中,成为“做饭阿姨”的一员,为这个行业注入年轻活力。“‘95后’宝妈在线接单上门做饭,擅长家常菜,会做减脂餐,能还原网红食谱。”——这是小夏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求职帖。此前她是一名全职妈妈,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到“00后住家保姆”“90后上门做菜”的短视频后,喜欢做菜的她也萌生了把爱好变成收入的想法。“上门做饭花的时间不多,不影响带娃。而且和雇主年纪相近,相处起来没有代沟,也更了解年轻人的口味偏好。”
安全隐忧
行业发展亟待规范标准
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上门代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暗藏的隐忧也不容忽视。食品安全是首要问题,行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无资质、无合同、无保险的现象。此外,陌生人入户可能伴随隐私泄露、财物安全等问题。发生服务纠纷时,消费者往往面临责任认定模糊、难以索赔的尴尬局面。
目前,上门代厨行业并未被纳入有效监管范围,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晓莹曾面试过三位做饭阿姨。“第一位阿姨是同学介绍的,她不愿意去办健康证,也不愿意签合同;第二位阿姨是通过中介找的,但烹饪水平实在不行,试做时一边查菜谱,做出来的菜比我做的还难吃。”她认为,代厨行业应设立准入门槛,健康证和基础的烹饪水平应列入必备条件。在她看来,今后,这一行会越来越“卷”,消费者对做饭阿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持有厨师证或营养师资格证无疑是“加分项”。
代厨人员在服务过程也面临一些顾虑。“之前,我在一对小情侣家提供服务,他们的房子是租的,具体做什么工作也不愿意和我说,我担心他们会突然‘消失’,拿不到工资。”林阿姨说,后来,她和客户约定好每十天结算一次工资,“这样的话,万一找不到他们了,也不会损失太多。”
“从‘上门代厨’的发展现状来看,该行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市京师(泉州)事务所律师郭婷婷表示,上门代厨行业需加快规范化发展,解决服务人员资质、食品安全、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
她建议:服务团队和中介平台应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预先审查机制,核查健康证明等资质,并做好备案。同时,要完善契约机制,通过规范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意外责任归属等核心条款,还可引入保险机制,降低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风险。此外,可探索将服务评价与资质动态管理挂钩,倒逼从业者提升服务质量。消费者应增强风险意识,优先选择正规渠道的服务人员,避免无合同交易,提前与服务方约定食材采购渠道和烹饪细节,并留存沟通记录,以便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上门代厨的具体标准,但是,北京、江苏、河北、山东等多地消协已发布上门服务的相关提醒。消费者应选择具备营业执照、经营状况良好且无违规记录的服务机构,务必签订书面合同,规避个人私下交易。服务人员上门后,主动查验服务人员的健康证等相关证明,并与其确认服务内容、时间、收费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提供上门服务的团队和人员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进行广告宣传的,图片和视频内容可能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广告宣传,避免大额预付。条件允许时,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留存服务过程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