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春茶季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茶产业守正创新的见证。生态种植守护茶叶本真,传统工艺严控茶叶质量,合力推动茶产业迈向品质与效益双赢的新高度。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
1
从茶园到茶杯多维发力
富源茶业的铁观音茶园坐落于安溪祥华佛耳山海拔1000米处,三千亩生态茶园连绵起伏。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润,山间常年云雾萦绕,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福建省技能大师、富源茶业负责人詹保凌对这片茶园饱含深情,她坚信“茶叶是会说话、懂呼吸的”。在春茶采摘季,她每日穿梭于茶园间,密切留意着茶叶的生长态势。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她坚持茶园应始终遵循生态种植理念,不使用化肥农药。“只有让茶叶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才能产出优质的春茶。”
从茶园到茶杯,安溪茶业对制茶工艺的把控堪称严苛。以富源茶业为例,作为“詹氏富源”品牌第六代传承人,詹保凌6岁就开始随父亲学习铁观音制茶技艺,15岁时已经能独立完成铁观音制作的所有工序。源于祖辈对好茶的热衷,詹保凌传承了追求好茶的精神。在采摘环节,詹保凌要求茶农们严格遵循标准,只采鲜嫩的芽叶。采摘来的茶叶迅速进入加工流程,摇青、杀青、揉捻等一道道工序,均由詹保凌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操作。詹保凌表示:“我们既传承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精准无误,呈现铁观音独特的‘观音韵’与鲜爽口感。” 在摇青工序中,师傅们凭借精湛技艺与敏锐感官,依据茶叶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力度与时间,使茶叶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形成独特香气。今年新制成的春茶铁观音外形紧结匀整,色泽乌绿油润;冲泡后,茶汤金黄明亮,香气清高悠长,既有清幽的兰花香,又蕴含着独特的“观音韵”,滋味鲜爽醇厚,回甘持久。
这些天,安溪各大茶企在泉州的门店都热闹非凡,迎来销售旺季。精心设计的展柜上,各类春茶琳琅满目。据市区一家茶叶店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自春茶上市以来,每天前来咨询、品鉴和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一些核心产品常常供不应求。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门店一方面积极调配货源,另一方面也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免费试饮、提供茶叶储存专业建议等。
2
匠心铸就舌尖珍品
在安溪,不少茶企凭借高品质茶叶赢得市场青睐。
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在春茶季收获满满。5月的虎邱镇九崖山,500余亩茶园层峦叠翠,嫩绿的茶叶在阳光中舒展。春茶采制时节,每一刻都关乎春茶品质。李金登轻轻采下几叶嫩绿茶叶,凑近鼻尖轻嗅,“香气纯正,今年又是个好年景。”他满脸笑容,内心笃定。
“相较于往年,今年春茶在品质与产量方面实现双突破。”李金登介绍道,今年,在科学管理和适宜气候的双重加持下,春茶喜获丰收,他的香都茶叶专业合作社产量突破5000公斤。目前,毛茶每公斤卖到1000元左右,最好的毛茶甚至每公斤卖到了2000元。
一泡好茶,源于茶人不分昼夜地辛苦付出。“采制春茶期间,每天几乎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李金登介绍,春茶采摘需要严格遵循“循时分批”的原则,每批采摘下来的鲜叶,要历经多道严苛的制作工序,整个过程必须争分夺秒,稍有延误,茶叶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在制茶工艺上,李金登始终秉持匠心。十道工序三十六小时不间断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打磨。为攻克“看青做青”难题,他通过“闻香识茶法”辨别摇青过程中茶叶散发的不同气味,精准判断发酵程度。
从2009年至今,李金登的香都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已建成1300平方米标准化初制加工厂房,为茶叶生产夯实硬件基础;建立起全程可追溯的有机茶管理体系,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清晰可查;在全国设立 500多个专柜,让更多茶客能够品尝到地道的安溪铁观音。“制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李金登对制茶的理解,诠释了安溪茶人的工匠精神,也揭示了安溪茶高品质的“秘诀”。
3
创新“动态品控”
反馈机制
安溪各大茶叶合作社在春茶季格外忙碌。每天上午8时许,茶农们肩扛手提着一袋袋新鲜出炉的茶叶陆续赶来收茶点,茶商们围着毛茶堆争相议价。
在祥华乡天香魂茶叶专业合作社,国家高级评茶师、合作社理事长詹国珍俯身细嗅茶香。作为茶农口中的“技术导师”与茶商眼里的“品质守门人”,每到茶季,他便穿梭于茶园与市场之间,让一泡泡“祥华好茶”跨越山水,最终沁入消费者的杯盏。
“今年春茶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詹国珍一边品评茶叶,一边介绍,春茶采摘期间正遇晴好天气,有利于茶叶品质提升。
经过简单计算,詹国珍展示了今年春茶的“战绩”:春茶采收期间,该合作社日均收购毛茶4000— 5000公斤,总收购量近5万公斤,相比往年,优质茶数量明显增多。
茶叶能卖出好价格,离不开詹国珍构建的“动态品控”反馈机制。在合作社内,常可见茶农围坐在一起,詹国珍通过取样、冲泡、闻香、观色、品味、看叶底、评工艺等审评工序,为茶农现场教学。“通过专业审评指出茶叶优缺点,茶农次日就根据意见改进制茶工艺。”詹国珍说,不少茶农通过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提升了茶叶品质。
茶农詹德芳便是该反馈机制的受益者。前一天,他带来的茶叶因焙火不当被“扣分”,经詹国珍指导调整工艺后,次日再审评时,茶汤已透亮如琥珀,叶底舒展出均匀的翡翠色。“评审台就像我们的课堂,经过指导,我制作的茶叶品质脱胎换骨,价格较前日直接上涨40%。”詹德芳难掩喜悦。
这种“当日问诊、次日见效”的动态反馈模式,让该合作社的茶价年均保持20%—30%的涨幅。
在詹国珍的技术赋能、供应链创新与品牌化运营下,天香魂茶叶专业合作社既保障了茶农收益,又满足茶商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形成“茶农提质增收、茶商安心采购”的良性生态。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片茶叶都实现价值最大化。”望着围坐交流的茶农,詹国珍表示,未来将继续通过“技术指导+品质管控+渠道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搭建茶叶销售服务平台,带动更多茶农“做好茶、卖好价”,让祥华茶叶的经济效益与品牌价值同步提升。
4
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服务
感德镇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助力茶农做好茶、卖好价。
清晨,该镇石门村淳正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吴政山和社员吴永清穿梭在茶垄间,仔细察看最后一批待采的茶青。“老叶直接剪掉,只保留嫩叶采摘。”吴政山嘱咐吴永清。吴永清是这片茶园的主人,以前,从茶园管理到茶叶采摘,再到茶叶加工制作,全流程他都要亲力亲为,不仅精力跟不上,茶叶品质也参差不齐,卖不上好价钱。而这一切,在加入合作社后开始发生变化。如今,他只需专注于茶园种植管理,从采摘到加工销售的一切事务,都交由合作社一站式托管。“技术员手把手教施肥、修剪,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吴永清说,到了采茶季,采茶队准时来,加工、销售都不用操心,收购价比以往翻了一番,真正实现了“省心种茶,放心赚钱”。
“我们采取错峰修剪策略,年前修剪的茶树在4月就能进入采摘期;年后修剪的茶树,5月采收。”吴政山介绍,合作社将社员茶园分为年前、年后两批修剪,使春茶采收期从常规的10多天延长至30多天,不仅能让茶叶充分积累养分,又能延长春茶制作周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吴政山认为,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从源头管控茶叶质量,但是不少茶农单打独斗,既缺乏科学管理技术,又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常常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为解决乡亲们辛苦种出的好茶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吴政山牵头成立淳正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分工合作模式,茶农凭借丰富经验和精细劳作,专注种出品质上乘的茶树;合作社负责采摘、生产和销售,利用专业技术和渠道,打造品牌,把茶叶推向市场。
该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吸纳100多名社员,在统一技术指导下,社员们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肥用量,坚持传统制茶工艺,茶叶的品质和价格得到显著提升,茶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