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3日

充电桩安装难

□本期主持人:温文清

主持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电动汽车或插电混动汽车。然而,在小区安装家用充电桩,却成了许多车主的烦心事。近日,许多网友留言反映,安装家用充电桩时遇到来自物业和社区的阻力,导致安装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本期嘉宾:海凝、阿丁、汪昌莲

清除人为阻力

□海凝(媒体人)

如今很多城市都有新能源车集中充电区,虽然如此,但显然不如车主给自家安个家用充电桩方便,一来在家门口充电更便利,二来使用家用充电桩成本更低。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私人充电桩显著缓解了新能源车车主反映的充电难问题。

然而,不少网友也反映,充电桩进小区却遭遇物业公司或社区带来的阻碍,这让新能源车车主感到很苦恼。当物业公司垄断小区经营管理,就会利用垄断地位获利,要么以开同意施工证明为要挟任性收费,要么逼业主使用小区引进的充电桩,物业将从中获益。也就是说,物业限制家用充电桩的安装,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驱使。当然,物业会有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安全隐患。

而社区不同意安装家用充电桩的理由,除了担心安全问题,也害怕承担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安装家用充电桩需要物业或社区出具同意安装证明,若物业和社区均不愿意出具同意书,充电桩也就没有办法顺利进小区。

当充电桩进小区遭遇“拦路虎”,必然会限制新能源车的消费增长,家用充电桩安装难,会影响新能源车的整体销量。因此,亟须通过明确物业与社区配合义务及奖惩、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等方式,清除阻碍充电桩进小区的“路障”,为新能源车消费助力。

确保用电安全

□阿丁(职员)

家用充电桩,虽然能够解决业主充电的难题,但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数据显示,一部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的电量,相当于3个中等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如果购买电动车的业主家家都安装充电桩,小区的用电量将剧增,假如电力容量、消防安全等跟不上,或在地下停车位随意建设充电桩,线路“纵横交错”,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从安全角度来考虑,物业或社区限制安装家用充电桩,有一定的道理。

如何破解这种“两头难”的问题?业主家家安装充电桩,无疑不现实。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共享充电桩进小区”工作,推动换电模式创新发展。比如,可以实行“政府主导、电网主动、多方协作”,将居民小区共享充电桩安装数量细化分解到街道、社区;鼓励由社会运营商开展住宅小区公共充电桩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改造、统一运营运维,并在充电价格方面予以业主一定的优惠。

唯有多方协同,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公共充电设施、创新社区充电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破解充电难题,让居民享受安全便捷的充电自由。

融入治理智慧

□汪昌莲(公务员)

充电桩的安装应从源头抓起,建立需求导向的规划机制,让每一分公共投入都能精准对接民众需求。

如今在很多城市,充电桩的治理还涉及电力、城建、交通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容易导致责任不清,破解之道就在于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合理收费、增值服务等方式增强运营商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随着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充电桩完全可以变身为能源互联网的节点。据悉,目前德国已试点将充电桩接入电力调节市场,在闲置时段参与电网调峰。我国部分地区也在尝试“充电桩+”模式,与便利店、停车场等业态融合经营。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充电桩不仅是补能设施,更可能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充电桩的治理中,我们可以窥见现代城市治理的普遍逻辑:公共资源配置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民众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城市难题的破解需要多方协同的系统思维。充电桩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只有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才能最终造福于民。

--> 2025-05-23 □本期主持人:温文清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5717.html 1 充电桩安装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