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6日

为“星青年”点亮就业曙光

□吴志明

□吴志明

近日,泉州市孤独症辅助性就业项目“麦都星焙爱心店”正式揭牌,六名“星青年”与他们的家长在这里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作为泉州首家支持孤独症青年就业的公益烘焙店,它的出现恰似一束穿透迷雾的光,为“星青年”照亮了一条通往自立与尊严的道路,标志着泉州市在关爱特殊群体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且意义非凡的一步。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300万人,很多孤独症儿童都已长成“星青年”。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长久以来,社会关注的目光多投向于自闭症儿童,却鲜有人将目光投向那些“星青年”。“无处可去,无事可干,无工可做”,是大多数“星青年”的艰难现状,很多人更是长期被困于家庭。如何安置这个群体,是摆在孤独症家庭与社会面前的又一道难关。

2024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标志着我国孤独症服务从“补缺式救助”向“系统性赋能”转型。近年来,泉州市以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为契机,聚焦孤独症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关爱服务模式。就在前不久,“星闪亮”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孤独症关爱国际联盟”倡议。当天,泉州孤独症关爱服务促进会正式成立,这也是首个服务于孤独症的市级协会。

公益烘焙店的诞生,标志着泉州在孤独症群体就业支持领域实现突破,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星青年”的就业帮扶从单纯的“输血”转变为可持续的“造血”,为“星青年”提供了一个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这是一种更具长远意义的帮扶方式。而亲子同工模式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智慧,家长的陪伴既提供了情感支持,又构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渡缓冲,让“星青年”在熟悉、温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职场生活,为未来独立就业打下基础。更值得称道的是,项目联合了残联、税务、团委等多部门,引入企业资源,借助特教学校专业力量,构建了一个多方协作的支持系统,形成了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立体框架,为类似项目的可复制性提供了宝贵经验。

而该项目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新定义了城市文明的内涵。当政府部门跨部门协作打破行政壁垒,当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商业逻辑,当教育机构延伸服务链条,展现的是一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制度性包容。这种探索与孤独症关爱的“泉州模式”一脉相承,其价值不仅在于帮扶特定群体,更在于为老龄化、残障人士等各类社会融合问题提供方法论参考。

当然,公益烘焙店的发展,只是“星青年”就业帮扶的开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过程也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如“星青年”工作稳定性的维持、市场竞争压力下店铺的持续发展等,更宏观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个案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制度设计。这些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众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孤独症孩子的未来,不应被阴霾笼罩。当政策支持、企业助力、教育帮扶形成合力,当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和接纳不断加深,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星星的孩子”在长大后,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广阔的天地间绽放独特的光芒。这或许就是文明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完美无缺,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发光的方式。

--> 2025-05-26 □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089.html 1 为“星青年”点亮就业曙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