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8日

莫使智能手环绑架健康焦虑

□林轩鹤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健康监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人们若想了解自己的身体数据,需要专程前往医院,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查,不仅耗时费力,还无法做到实时监测。如今,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小小的电子设备,却能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监控心率、睡眠、运动步数等各类身体数据。然而,当健康数据被量化,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智能设备究竟是生活中贴心的健康助手,还是成了绑架我们的健康焦虑源头?(据《中国青年报》)

智能设备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它让健康监测变得便捷高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通过智能设备持续监测血糖、血压等数据,能及时发现身体指标异常,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大大提升了疾病管理的效率与效果。普通人群也能从中受益,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记录的运动数据,科学规划运动强度和时间,让健身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这些设备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如监测到心率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紧急联系人,为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此外,可视化的健康数据,让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健康意识,主动调整生活方式。

但与此同时,健康数据的过度量化与实时监控,也在悄然滋生着新的问题——健康焦虑。这些智能设备不断向用户推送各类数据报告,将健康拆解为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一旦某些数据未达到所谓的“标准值”,一些人便会陷入焦虑。比如,智能手表显示睡眠质量不佳,即使次日身体并无不适,有些人也可能因此忧心忡忡,怀疑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社交平台上,“打卡”健康数据的风气盛行,看到他人优秀的运动数据和完美的健康指标,部分人会不自觉地与他人比较,进一步加剧了焦虑情绪。更糟糕的是,一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过度夸大“健康数据”的重要性,营造出一种“不时刻监测数据,就会被健康抛弃”的氛围,使得健康焦虑不断蔓延。这种焦虑不仅没有带来健康,反而可能因过度担忧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目前智能设备所监测的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受技术和使用场景的限制,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专业医疗设备相比,仍有差距。以心率监测为例,在剧烈运动或身体出汗时,智能手环的测量数据可能出现较大偏差。睡眠监测也只能通过动作、心率等指标进行大致推测,无法像医院多导睡眠监测那样精准判断睡眠质量。此外,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能仅仅依靠几项数据来定义。除了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等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往往是智能设备难以监测到的。如果我们过于依赖这些量化数据来评判健康,很可能会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要摆脱健康焦虑的绑架,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我们应认识到,智能设备只是健康管理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衡量健康的唯一标准。数据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偶尔的指标异常并不意味着健康出现问题,因此要理性看待数据。同时,关注自身的身体感受同样重要,要重视身体发出的真实信号,而不是被数据牵着鼻子走。此外,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才是维持健康的根本之道。

智能设备的出现,为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和便利,但我们不能在享受其带来的便捷时,被健康焦虑所困扰。只有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设备,理性对待健康数据,才能让它们真正成为生活中助力健康的贴心助手,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 2025-05-28 □林轩鹤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419.html 1 莫使智能手环绑架健康焦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