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8日

泉港:分类有道 治理有方

小朋友在泉港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体验模拟投放游戏,将“垃圾卡片”准确投入对应垃圾桶。

从宣教中心的分类小达人,到学校幼儿园的废弃瓶创意涂鸦;从垃圾投放点进行“桶边督导”,到微信群分享的变废为宝小妙招……如今,在泉港,垃圾分类已从“政府推动”转化为“全民行动”,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的生动注脚。一场由全民参与推动的“绿色革命”,正在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百姓。

多元宣教

让分类意识“活”起来

近日,泉港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20余名幼儿走进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开启一场寓教于乐的绿色环保之旅。

踏入宣教中心,色彩斑斓的卡通展板、趣味十足的互动设备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讲解员刘燕华的带领下,萌娃们参观学习、认真听讲,初步认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原来废旧的充电电池不能随便扔,它们是有害垃圾!”大一班的柯宇喆小朋友睁着大眼睛说道。

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在模拟投放游戏中,将“垃圾卡片”准确投入对应垃圾桶;有的围着垃圾分类跳舞机前,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游戏。“这个展览太有趣了!我学会了怎么分类,回家要教爸爸妈妈。”大一班的郑连星开心地与同伴分享。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体验活动,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刘燕华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共同参与环保行动,为垃圾分类注入“童”心力量。

一段时间以来,泉港区围绕“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宣教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线上通过朋友圈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倡议书和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倡导全体居民争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倡导者和监督者;线下通过机关单位、商业综合体、广场等公共场所及社区LED显示屏,投放主题标语和宣传海报,广泛传播垃圾分类重要意义,营造活动氛围。

今年以来,该区已在永嘉天地、植物园、滨海小区等处开展主题宣传及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设置垃圾分类内容展示区和宣传咨询点,进村入户开展宣传,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礼品,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累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及小礼品1500余份。

全民行动

让分类实践“热”起来

连日来,泉港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多方联动、创新举措,掀起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潮,让分类实践真正 “热”起来。

在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凤阳村“党建+”邻里中心创新性建立“绿色积分”制度,持续开展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评比等活动,鼓励村民通过参与环保活动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带动提升整个村庄环保意识。

校园也成为垃圾分类宣传的重要阵地。大榕树幼儿园开展“保护绿色家园 共建美好未来”活动,让废弃的瓶子成为孩子们发挥创意的画布。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蓝天、白云、森林和动物,将废弃物品转化为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在企业,泉港区产城融合物业公司通过企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分享各自节约资源的小贴士和实用方法,引导职工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共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该区还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与学雷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相结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的合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同时,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把垃圾分类的社会意识带动起来,促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长效管理

让分类风尚“立”起来

“这个厨余垃圾桶的桶身破裂了,得尽快更换,不然容易造成垃圾溢出,散发异味。”近日,在泉港后龙镇东方伟业小区的垃圾投放点,由区城管局、街道工作人员和物业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拿着“体检清单”对垃圾分类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同时,身着蓝马甲的桶边督导员也在一旁耐心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一场“硬件升级”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的垃圾分类行动,在各个居民小区火热展开。

为确保垃圾分类设施安全、规范运行,泉港区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设施专项体检行动。检查内容涵盖垃圾桶外观破损、标识不清、投递口卡顿,以及垃圾房排水不畅、消杀设备缺失等20余项指标。

“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但会直接影响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检查组工作人员一边记录问题,一边联系物业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0余个小区的设施检查,整改问题20余处,更换设施分类标识30余块,更换破损垃圾桶80余个。

积极构建以桶边督导和设施维护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是泉港区融合多元管理手段,推动垃圾分类从“一时热”迈向“长久立”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区不断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管理与垃圾分类亭全程监控体系建设,委托第三方采用专业的密闭式厨余垃圾车,并配备收运人员以每日2车次频率到指定地点对厨余垃圾进行收运处置,实现厨余垃圾从产生、收集、运输到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处置,有序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该区已投入资金740万元,购置55座垃圾分类屋(亭)、37辆环卫车辆、3170个分类桶,用于推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提升工作。 (陈嘉纬 刘燕华/文 陈嘉纬/图)

--> 2025-05-28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424.html 1 泉港:分类有道 治理有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