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8日

烧肉粽

□杨新榕

(CFP 图)

在闽南地区,烧肉粽是一样别具特色的风物。每年临近端午节,不少泉州家庭的灶台和餐桌都会萦绕着这种食物散发的诱人香气。

烧肉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地流传一个说法是它兴起于清末民国期间,当时泉州市区做“肉粽银”的店家与浮桥头观音亭边售卖“肉粽牛”的店铺远近驰名,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些需要趁热食用且做法独特的本地肉粽称为“烧肉粽”。

记得我年轻时晚上出门逛街,常会去钟楼附近的烧肉粽摊买一个热气腾腾的烧肉粽来解馋。每次刚剥开粽叶,一股浓郁的肉香就会扑鼻而来,咬一口咀嚼,糯米的软糯与五花肉的鲜香在口中交织,让人回味无穷。光吃烧肉粽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每次还要再点一碗牛肉羹或者小肠汤来同食,这也是许多本地人喜爱的烧肉粽搭配吃法。

如今,古城中售卖烧肉粽的店铺随处可见,口味和配料日益多样。但我再品尝时,总觉得少了点以前的滋味,说不清是嘴变挑剔了,还是店家的做法变了。

直到去年端午节,我去仁风街的初中同学家做客,他妻子“担阿”特地煮了自己包的烧肉粽,我才又尝到记忆里熟悉的味道。那个烧肉粽个头饱满,馅料丰富,糯米软嫩、猪肉入味,香菇嚼着还带汁,我一边吃一边连声称赞,最后还忍不住多吃了一个。饭后聊天,我才知“担阿”做这些粽子是按“古早法子”,备料时选用上好的香菇、虾米、芋头、板栗和三层肉。制作前还先将糯米充分浸泡,捞出滤水后再拌入卤汤和葱头油,之后放进锅里炒干。炒好的糯米又与红烧猪肉、生板栗搅拌拌匀,用竹叶包裹起来,最后才放入大骨汤里炖煮,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听着“担阿”的介绍,我不禁感叹她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与执着,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够坚持传统做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担阿”笑说这些味道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丢了很可惜,传承下去也想让孩子们了解“古早味”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日趋多元化,这也让烧肉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创新中保留传统味道,也成为不少做烧肉粽的手艺人常常思考的问题。我想或许这个答案就藏在“担阿”的坚持里,她用古早法子包粽子,既守住了传统味道的根,也没丢了祖辈的手艺,还让年轻人尝出新鲜味、通过味蕾“读懂”传承的意义。或许烧肉粽的发展本就该如此,在坚守中传承,好滋味自然会在岁月里不断流淌,历久弥新。

--> 2025-05-28 □杨新榕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432.html 1 烧肉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