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29日

“感官为主+理化为辅”,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开启创新性改革——

首创双维度评审体系

专家在审评茶叶

▶检测铁观音的理化指标

品评茶样

茶王赛比赛现场

茶王赛的参赛茶样

近日,安溪县对备受瞩目的安溪铁观音茶王赛赛事规则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引发茶业界的广泛关注。自2025年春季各级茶王赛起,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将重塑赛事规则,为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文/图

春茶季

安溪茶王赛迎来创新性改革

随着5月茶香弥漫安溪山间,这场承载着产业期待的2025年春季安溪铁观音茶王赛以全新姿态拉开帷幕,从茶样征集到评审机制的每个环节,都透露着突破传统的创新气息。

5月23日至24日,来自全县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庄园及茶叶企业等生产经营组织,纷纷将精心制备的茶样送至指定地点。据赛事组委会统计,本届茶王赛共收集到395个参赛茶样,其中清香型152个、浓香型243个。

5月25日,紧张的感官审评正式开启。初赛、复赛采用单循环淘汰法,评委从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判,逐轮筛选优质茶样。经过一天的密集评审,当天18:00,感官审评结果揭晓:2个金奖候选茶样、2个银奖候选茶样、3个铜奖候选茶样及19个优质奖茶样脱颖而出。

5月26日至27日,赛事进入创新性的理化指标检测环节。工作人员当场从金银铜7个候选茶样中各抽取100克,重新进行密码编号后,送往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建)进行检测。

5月27日22:00,赛事结果正式公布。在奖项评定环节,赛事采用“阶梯式比较法”,即茶叶等级的划分以感官审评结果为核心依据,而在同一等级的茶样中,将通过理化指标得分进行精准排序,得分更高者将获得更靠前的排名位次。金奖候选茶样中,理化指标高者摘得金奖,低者降为银奖;银奖候选茶样中,理化指标高者确认为银奖,低者降为铜奖;铜奖候选茶样中,理化指标前两名获铜奖,最低者与感官审评的19个茶样共同列为优质奖。最终,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质奖20名。其中,吴光研茶业斩获清香型茶王赛金奖,两固茶业陈金燕斩获浓香型茶王赛金奖。

为确保赛事公正,安溪县建立了严密的监督体系:从县茶管委办随机选派1名监评人员,邀请县公证处全程公证,并从参赛主体中随机抽取2—3名代表参与现场监督。评审过程全程录像,所有茶样留存备查3个月。

审评模式革新

感官审评看“气质”,理化检测看“内涵”

今年,安溪县改革以往单一的感官审评模式,创新性地引入茶叶品质与健康关键理化指标测定,形成“以感官审评为主,理化指标为辅”的全新审评办法。这一改革堪称国内茶业界的突破性探索。

“感官审评为主”的原则被视为“守正”,这一原则被专家们反复强调,他们认为,安溪铁观音的魅力,在于“兰花香、观音韵”的独特口感,这些构成了安溪铁观音的辨识度与不可替代性。这种对工艺特征的坚守,看似保守,实则是对产业本质的深刻认知——传统的风味审评仍然是最关键和不可替代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业科技系主任、教授高水练解释道,茶叶的品质构成极为复杂,尤其是半发酵的代表性乌龙茶铁观音,融合品种香、工艺香、地域香,集成各大茶类优点,具有独特的品质个性,目前用仪器设备还无法全方位评判,仍然需要以感官审评为主。

“理化指标为辅”是为创新,即用科学数据说明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密码及好喝、健康的原理,找到感官品质和养生功效的平衡点。高水练解释说,茶黄素、水浸出物、茶氨酸和儿茶素是安溪铁观音风味品质和健康作用的关键成分,将它们作为安溪铁观音品质评判的辅助手段是科学、合理的。茶黄素被视为茶叶中的“软黄金”,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功效,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茶汤的色泽与滋味的醇爽度,其被称为乌龙茶半发酵的“工艺标尺”。水浸出物是茶汤浓度的“综合镜像”,与茶园的科学管理和茶汤滋味的浓厚度、耐泡性等茶叶品质特征密切相关。茶氨酸赋予茶汤鲜爽的口感,不但使人愉悦身心,还是保护大脑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儿茶素则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防辐射等多种健康功效,直接影响茶汤的滋味。高水练也强调,安溪铁观音贵在其综合性和协调性,这四项成分综合协调、比例得当十分重要,不宜过度解读单一数据,但总的还是要指导茶农科学管理茶园、遵循传统制茶工艺、适度提高茶叶发酵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此次评审规则的改革,是探索用更为科学的方式评定安溪铁观音茶叶品质,将安溪铁观音茶叶的优异品质特征用科学的数据加以表达。”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建)主任张雪波说,感官审评与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并可相互印证,将它们有效结合,对茶园管理和生产加工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她表示,今年是首次将理化指标纳入评审,需要一定时间的数据积累,才能建立更为完善、更加科学的评定规则。

参赛主体革新

从“散户突围”到“组织化作战”

此次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对参赛资格进行全面调整。从今年春季赛事开始,参赛主体被严格限定为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庄园及茶叶企业等生产经营组织。

安溪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清杰介绍说,将参赛资格限定为茶叶合作社等组织化主体,这一调整背后是产业组织化的深层考量——散户生产面临管理分散、质量难控的痛点,而合作社等组织化主体可通过统一标准实现茶园管理、加工工艺的全程高效把控。“有组织才有纪律”,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政府得以将质量管控延伸至生产末端,从源头保障茶叶安全与品质稳定性。此举不仅是赛事门槛的提升,更是向行业传递“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的发展导向,为产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赛事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在2025年春季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等县级赛事中,安溪县大幅提升了业界专家在评审团队中的占比,构建起“业界专家+县内行家”的多元评审结构。

据介绍,近年来,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评审团队主要以本土评委为主。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评审团队对当地茶叶特色与传统工艺有深刻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视野与认知局限。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增加业界专家的占比,将大大拓展审评的视野与认知维度。业界专家熟悉不同产区茶叶的特点、优势与市场需求,能够指出安溪铁观音在香气、滋味、外形等方面与其他优质茶类的异同,帮助安溪茶产业突破地域思维的禁锢,避免“闭门造车”。除了视野的拓展,业界专家的参与也显著提升了赛事的公信力。他们深厚的茶叶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评审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市场说服力。

革新价值 “三茶”统筹具象落地破解产业痛点

安溪茶人对茶王赛的定位,不只于一场“品质选秀”,而是将其视为产业导向和高质量发展的“支点”。这场茶王赛改革的深层价值,正超越赛事本身,指向安溪“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同发展的宏大图景。

长期以来,围绕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审评标准,行业内争论不断。从茶汤颜色偏好,到发酵程度界定,再到不同区域工艺分歧,争论往往陷入僵局。如今,科学审评模式加入茶黄素、水浸出物、茶氨酸、儿茶素等理化指标,让“科学说了算”,可终结主观争论,将茶叶制作引导至客观、理性的轨道,为产业统一发展方向奠定科学基础。

在宣传推广层面,以往茶叶宣传多依赖传统经验,缺乏科学数据支撑。此次改革后,通过理化指标检测,安溪铁观音内含的健康成分得以清晰呈现。例如,茶黄素抗氧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茶氨酸怡悦身心和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等,都能以“数据说话”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这一转变让安溪铁观音摆脱了传统宣传的模糊性,向消费者明确传递“何为上好铁观音”,极大增强了产品说服力,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品牌价值实现质的飞跃。

在市场竞争方面,茶叶品质常面临无端质疑,安溪铁观音也不例外。引入科学检测机制后,安溪铁观音拥有了捍卫品质的“利器”。若遇到无端质疑、攻击,可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进行“数据反击”,从根本上筑牢了防污名化的防线,让恶意攻击无处下手,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理化指标检测的作用远不只于品质评价,更将成为指导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指挥棒”。在种植端,指标数据能引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从合理翻耕、施用有机肥到适度嫩采,全方位提升茶叶鲜叶品质;在制作端,依据发酵程度对内含物的影响,可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提升茶叶品质;在销售端,以检测结果为卖点,将“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的科学理念切实落地,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次茶王赛革新,本质上是“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具象化落地。在茶科技层面,理化指标检测、数据化分析等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予传统审评客观性辅助,为“质量兴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茶产业方面,组织化参赛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全链化转化打通“种植—加工—销售”闭环,最终实现“产业富茶”的目标。在茶文化方面,茶王赛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唐宋斗茶之风发端,已绵延千年。古人以眼观汤色、鼻嗅香气、口尝滋味的传统审评,承载着东方美学韵味与匠人精神。如今,安溪的茶王赛革新,既延续了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又融入现代科技与多元传播,将传统审评智慧与现代技术结合,以文化赋能品牌,推动茶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总之,安溪铁观音茶王赛赛事规则的创新性改革,正以科学姿态,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更有效夯实发展基础。

记者手记

敢为天下先,

安溪茶人书写茶业传奇

“世界乌龙茶发源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都”……众多闪耀的称号,让安溪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安溪茶人凭借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敢为天下先,不断推动安溪茶业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无数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安溪茶人创新精神永不止步。他们发明创制了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这一创举彻底改变了茶叶的品类格局,创造出别具风味、独具魅力的乌龙茶,为世界茶业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他们发现、培育了铁观音茶树品种,母树至今依然挺立,其丰富的茶树基因,极大地充实了世界茶树基因库,成为全球茶树种质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而短穗扦插技术的发明,更是攻克了茶树有性繁殖易变种的难题,如同为茶树繁殖搭建了一条稳定高效的“绿色通道”,为茶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步入现代,安溪茶人在茶业现代化之路上继续勇立潮头,引领行业改革。他们开创了一条“品牌引领,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发展道路,让安溪从一个普通的茶产县,一跃成为全国茶界“以茶脱贫、致富、强县”的典范。搭建起交易市场、全国门店、线上网点“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在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敏锐地抓住渠道这一关键要素,凭借庞大而完善的销售体系,将安溪铁观音的茶香散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培育出一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安溪籍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们不满足于本地市场,主动向外拓展,积极扩充品类,以开拓者的姿态走出安溪,走向全国,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香饽饽”,所到之处,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制茶技术和经营理念,更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

安溪茶人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茶产业体系,涵盖了从一产的茶种植,到二产的茶加工、茶包装、茶机械,再到三产的商业贸易和茶庄园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茶产业的综合属性和巨大发展潜力。

此次,安溪铁观音茶王赛的变革,同样是安溪茶人敢为天下先的生动注脚。赛事创新性地引入“以感官审评为主,理化指标为辅”的全新审评办法,打破了以往单一感官审评的传统模式,为茶叶品质评判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这种敢于自我革新、勇于探索新路的精神,正是安溪茶人一直以来的特质。

从历史到现代,安溪茶人始终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茶业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不仅推动了安溪茶业的繁荣,更为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茶界当之无愧的楷模与典范。

(伟端)

--> 2025-05-29 “感官为主+理化为辅”,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开启创新性改革——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597.html 1 首创双维度评审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