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范金林 文/图)5月28日,来自德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在泉州开展“海外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泉州行”活动,通过参观清净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千年海丝遗迹与当代非遗传承的碰撞中,解读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现代化实践。
走进清净寺,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生动展现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多元文化魅力。来自印度尼西亚行政学院的玛塔尼·侯赛尼教授感慨道:“这座清真寺保存得很完好,很有历史价值。有趣的是,在印尼有座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充满中国式建筑风格,几百年前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令人钦佩。”
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呈现在专家学者眼前的是泉州辉煌的航海历史和对外贸易盛景。德国波茨坦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奥特玛·埃特参观后表示,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古代泉州与世界紧密相连、开展广泛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有力证据。他说:“在泉州我看到了中国在古代就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交流的开放姿态。”
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妙绝伦的非遗技艺让专家们惊叹不已,精致的石雕、木雕,历史悠久的泉州花灯,无不体现泉州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手工艺。来自意大利的马韬任职于中国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多年来从事跨文化研究的他赞叹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它们传承了泉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