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5月30日

讲好“出海”的泉州故事

□温文清

近期,本报密集报道了晋江、南安、石狮等县域地区,立足本地产业优势,优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做法。这些做法,共同描绘一个时代“镜像”——泉州制造不仅要造得好,更要卖得好;不仅要卖产品,更要卖标准、卖智造、卖服务。新时代,讲好“出海”的泉州故事,就是要县域经济各显神通,串珠成“链”,“链”接全球。

近年来,我市以实体经济为本,致力于打造万亿级县域产业链生态圈,构建起“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其中,重点产业链成为县域做强做大的“四梁八柱”。

若说泉州已进入“链时代”,一点都不过。如今,泉州的沿海县域,以晋江为龙头,不断完善石油化工—纺织鞋服、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光电等产业链条;山区县域,以南安为龙头,推动石材、建陶、水暖厨卫、工艺制品等传统产业跨链融合,做强泛家居产业链;中心城区,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全市产业链融合创新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当前,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泉州如何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破题的关键,也是产业链。泉州是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工业和贸易犹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倚,我们不仅要有世界级的制造水平,更需要世界级的商贸水准。因此,要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做优做大做强内外贸(跨境电商)集聚区,助力泉州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升级,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应强化政策引导,倡导政企协同一体化。去年底,市商务局先后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加速培育外贸与跨境电商集聚区。今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扶持内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措施,这些“新政”大多突破传统政策模式,转向更具制度性、系统性的创新。比如,晋江在全市率先揭牌“晋品出海”指挥部,仅三个月,就实现海外仓数量翻倍;南安打响“专业展会+跨境电商+外贸集聚区+公共海外仓+海外展销中心”组合拳;石狮在全国首创外汇“公共保证金池”创新机制等。“政府跑断腿、企业少跑腿”,让更多外贸企业实现无忧、极速“出海”。

应强化标准衔接,对标内贸外贸一体化。县域的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不仅是外贸企业的舞台,也是内贸企业的机遇。如今,借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泉州已实现“家门口”即“出海口”的便捷外贸。但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内外贸的一体化,我们既要开拓国际市场,也要开拓国内市场,既要鼓励内贸企业做外贸,也要鼓励外贸企业转内销。企业想依形势变化,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丝滑”切换,就要加强标准衔接,推进“三同”(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现一条生产线,对接两种市场标准。

应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工业贸易一体化。传统上,企业倾向于卖产品,新形势下,要以创新驱动推进工贸一体化,不仅卖产品,更要卖智造、卖标准、卖服务。如,晋江凯嘉公司的智能鞋机卖到全球70多个国家,出口份额占企业销售50%,实现从卖鞋向卖“智造+服务”转型。又如,近日,南安起草制定《石材机械 多线切割机》团体标准全球启用,实现中国石材线锯切割从技术突破到装备应用,再到标准制定的全球引领。

政企协同、内外一体、工贸联动,方能打造“搬不走的优势”。泉州以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赋能产业链协同升级,助力工业强市、贸易强市“两条腿”走路,彰显了县域经济的韧性与安全性。可以预见,在差异发展、协同共进的模式下,我市县域将加速串珠成“链”,全面“链”接全球,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独特的泉州贡献。

--> 2025-05-30 □温文清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36752.html 1 讲好“出海”的泉州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