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1981年的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积极响应并深度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深耕闽南职教沃土,从最初仅有3个专业的区级职校,成长为闽南职教版图上的璀璨地标。在这里,金苍绣的丝线与新能源汽车的电路交相辉映,拍胸舞的鼓点与动漫设计的键盘声和谐共鸣,44年的办学年轮里,镌刻着“文化为魂、技能为翼”的育人理念。
“扎根闽南不是守旧而是活化。”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刘伟杰道出独具特色的育人哲思。在“爱拼敢赢”的精神引领下,学校创新传承路径,推动国家级非遗拍胸舞登上全国艺术展演舞台,将省级非遗拍胸舞火鼎公婆闽南民间舞蹈与幼儿保育专业跨界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广受好评的文创作品。据悉,该校去年综合高中班最低录取分数线达622分,展现出强劲的办学实力与社会认可度;职教高考成绩斐然,近30名学生成功考取本科院校,为学子们铺就多元成才之路。泉中职业中专学校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着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时代答卷。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泉州市唯一招收国际学生的公办中职校,学校今年斩获中华龙舟大赛U16组全国季军,与“福建省首批达标中职学校”的荣誉交相辉映。这些成就不仅是办学实力的见证,更凝聚着师生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所与城市同频的职教标杆,正以双轨育人匠心,为青春锻造文化传承与技能腾飞的黄金航道。
办学环境 闽南文化浸润校园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穿透鲤城区笋江的薄雾,泉中职校龙舟队已开始训练。队员们挥桨击水的身影与远处学生公寓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面。作为鲤城区唯一公办省级重点职校,学校以“闽南文化为魂、现代技术为翼”的理念打造办学环境,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生活场域:匠心筑就人文关怀
学生公寓内,独立阳台洒满晨光,双卫生间设计避免了清晨洗漱的拥挤,空调与太阳能热水器确保四季舒适。每层楼的直饮水机旁总聚集着讨论社团活动的学生,自助洗衣机房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空闲机位。400米标准运动场边,闽南拍胸舞民俗游戏与足球训练同时进行,篮球场公告栏贴满无人机社、二十四节令鼓队等20多个社团的招新海报。
教学设施:智创职教对话空间
汽车实训中心内,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与传统发动机维修区形成有趣对比,学生们正在扫描电池组数据;动漫制作室的大屏上,泉州东西塔化身Q版角色演绎闽南传说。最具特色的是智慧教室:当老师点开箜篌课件,全息投影立即将箜篌演奏家“请”到教室中央,学生戴上VR设备,仿佛置身开元寺古戏台前。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刺桐双塔传说》等闽南文化课充满魅力。
实训基地:校企联动无缝衔接
校内“金苍绣服饰制作研习所”里,服装专业学生在非遗大师指导下缝制茶服,作品通过泉府印象三道行艺术馆推向市场;中餐热菜实训室中,师徒制教学让学生掌握“姜母鸭”等泉州名菜的精髓,隔壁西式面点实训室正研发“南音主题糕点”;电子实训室的学生们组装的智能龙舟控制系统,已应用于校龙舟队训练。这些实景化实训场所每年承接400余人次的企业培训,成为“技能造血”的重要阵地。
技能高地 四十四载淬炼职教丰碑
1981年创办的泉中职业中专学校,如今已成为福建省首批达标中职学校、省级重点职校。这所鲤城区唯一公办职校以“做人先明德,就业有技术”为理念,从三个维度书写办学成就——
权威认证中的区域引领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泉州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熠熠生辉,作为全市唯一招收国际学生的公办中职校,学校每年为火炬电子等企业输送400余名技术骨干,成为“技能造血”的鲜活注脚。
非遗传承中的文化重生
“火鼎公婆”传习所中,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润珠的弟子们排练的民俗舞蹈曾登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珠绣工坊学生作品入选上海数字非遗承艺展;泉州方言吟唱课堂上,泉腔吟诵与普通话形成奇妙和声。学校因此成为市级非遗传习所与“乡村记忆”传习所双认证单位。
赛事舞台上的职教荣光
2025年中华龙舟大赛中,该校U16龙舟队斩获三项季军,成为唯一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中职队伍。在近三年各种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荣获2个全国职业院校国赛三等奖,3个国家级行业比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省赛一等奖、8个省赛二等奖、12个省赛三等奖,印证“以赛育人”的成效。
双轨引擎 普职融通教育范式
作为福建省首批综合高中试点校,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以622分录取线招收200名新生,开创“普职双轨”培养模式。
示范性高中引领
泉州七中每年骨干教师驻校支教,在学校管理、教师交流、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核心领域,构建成熟完善的互通协作机制。与校内60%拥有双资格证的“普高名师+技能大师”团队形成合力。汽车专业李秀全技能名师工作室、服装设计专业胡莉虹老师等成为师资标杆。
弹性机制的成长赋能
学生可在高一下学期自主选择普高/中职学籍,学分互认的灵活政策支持学生通过学习普高课程参加普通高考,或选择艺体特长路径升学,也可通过职教高考升学或直接就业。课程设计中,三角函数计算惠安女服饰比例、物理课解析龙舟流体力学等跨界教学,实现“基础+素养”融合。
艺韵校园 非遗青春共舞生辉
校园里,拍胸舞社团的草圈与金苍绣工坊的金线相映成趣,形成20余个非遗社团矩阵,正是学校“弘扬闽南传统文化,拓展多元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生动写照。
社团矩阵的文化转译
火鼎公婆舞蹈被改编为幼儿律动操,南音与电声乐队创作《刺桐・韵》,珠绣室将开元寺飞天元素融入时尚手包。2024年成立的龙舟队短短一年斩获全国季军,成为德育活教材。
课程活化的创新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将火鼎公婆舞改编为亲子游戏;计算机课制作闽南谚语表情包;美术课则开展“闽南红砖厝纹样提取”项目,学生作品被用于校园文创设计。
德育模式的双轨并行
清晨跑操队列中,退役军人担任的生活导师纠正学生姿势;生涯规划教室里,专业咨询师用“霍兰德职业测评” 帮助学生发现潜能。这种“纪律养成+个性发展”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拍胸舞的阳刚、南音的温婉、龙舟的协作中,形成健全人格。
成才坦途 升学就业并驱启航梦想
“2025年职教高考近30人本科上线,公办大专录取率增长135%”的成绩单背后,是多元发展体系的支撑。
升学数据里的保障机制
综合高中班构建“文化+技能”双线培养,职教高考模型确保100%专科上线率成为常态。汽车专业“1+X”证书试点实现“学历+技能”双证毕业。
技能竞赛的升学路径
该校刘佳怡同学凭借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黎明职业大学的入学资格。近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这些国赛荣誉已成为学生升学路上极具分量的“加分砝码”。此外,学校积极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收获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凭借“双证”优势,在升学深造与求职就业两大赛道上掌握主动权,拓宽了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校企合作的就业保障
在火炬电子“订单班”的教室里,企业工程师正在讲解电容生产工艺;佰源智能装备“冠名班”的学生们,已参与企业自动化设备调试;九牧王服装“冠名班”学生将传统闽南刺绣纹样融入现代服装设计。这种“招生即招工”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搬进课堂。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企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前沿技术。金苍绣非遗传承人陈克忍的工作室直接设在校园,参与设计旗袍成为市场爆款。98%就业率与86%专业对口率,印证“校企共生”的培养实效。
泉中职业中专学校始终相信:每个少年都有独特的光芒,每门技艺都能铸就精彩人生。
这里有实行“三三多元分流”的综合高中班,有“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训课堂,有“校企联手、订单培养”的就业保障,更有“文化育人、德技并修”的成长沃土。学校等你用三年时光,把“闽南人的拼劲”“匠人的专注”“学子的理想”熔铸成属于自己的职业勋章。
少年,别让梦想停留在想象!来泉中,在闽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写下属于你的成长故事。
(陈森森 李晋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