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5年07月01日

石狮祥芝:

向海图强绘蓝图 乡村振兴启新篇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 (蔡祥山 摄)

祥芝“小威海”成为年轻人休闲打卡点(林月红 摄)

祥芝网红打卡点灯塔公园 (林棋瀚 摄)

核心提示

从文旅出圈的“小威海”到闽台乡建乡创省级样板镇,从“渔民上岸”的转型实践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标杆,石狮祥芝正将海洋经济的深厚底蕴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深度融合,让这片海湾热土蜕变为产城人文融合的示范高地。

近年来,祥芝镇依托海洋经济基础与工贸产业优势,在乡村振兴赛道上连获突破:顺利通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评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排名泉州市第一,多个案例被收录至《福建乡村振兴实操案例》等省级经验清单,以渔旅、产村、文教“三链融合”交出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融媒体记者 李心雨 通讯员 杜越成

渔旅融合

从“网红打卡”到“长效变现”的滨海实践

祥芝镇以滨海界面改造为抓手,将祥渔村打造为省级“金牌旅游村”。近年来,被称为“小威海”的东大垵片区凭借碧海、灯塔、彩色渔村的独特风貌爆红网络,祥芝镇政府通过镇级统筹与村企共建模式,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市场化运营景点,规范“小威海”、泰山东路夜市等200多个流动摊点,培育“巴浪鱼咖啡”等网红业态,2024年实现经营利润近百万元。推进宜居集镇建设,累计投入3500万元建成盘山公路、灯塔公园等项目,祥芝海洋艺文中心、瞰湾步道等工程有序推进,成功入选省级样板集镇观摩点。

为破解渔旅融合痛点,祥芝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解决鱼腥味重、车辆杂乱等问题,引入“海边也民宿”“橘若文旅”等品牌,带动200余名渔民转型为“店老板”,2024年村民直接增收2000万元,周边产业收入超1亿元。省农业农村厅点赞其“为渔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祥渔村更以“渔旅共生”的典型模式跻身省级“金牌旅游村”行列。

产村融合 海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引擎

在激活旅游资源的同时,祥芝镇以产村融合构建发展新极。2024年谋划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79亿元,华宝纺织产业园等17个项目提前投产;通过盘活裕庆公司等低效厂房,依托“海洋生物科技园+海洋生物医药园”双平台,推动海洋食品医药产业集聚,目前正加速推进中侨药业等项目建设,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线上线下融合方面,祥芝镇组织水产电商“海岛大叔”、顺丰物流与渔船船东直供对接,实现渔民增收与企业降本双赢;整治提升海产市场,链接中心渔港卸鱼廊道,着力构建闽西南水产品集散中心。在产业带动下,2024年祥芝镇村财超百万元的村占比达60%,大堡村职工服务中心项目以超2000万元成交刷新泉州纪录,祥渔村、大堡村等多个村在市级乡村振兴擂台赛中获评一类项目。

文教融合 人才高地与文化IP的双向奔赴

人才带动蓝海经济,祥芝镇以“人才+文化”双轮驱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泉州海洋学院三期扩建,在校师生突破2.5万人,“千亩万人”本科海洋大学申报取得突破;紫湖、莲江教育促进会分别募资400万元、300万元,石狮七中获侨亲捐资196.5万元并成立校董会,构建“产学研用”人才培育体系。

文化赋能方面,祥芝镇深挖渔民文化IP,举办开海文化季、渔民文化节等活动,注册“大鱼祥芝”品牌,打造巴浪鱼主题文创;海洋学院落成闽南海洋文化园、世界特种船舶展示厅,2024年入选“全国舰船科普教育基地”。万祥文教论坛邀请郑强教授等名家助阵,台湾族谱捐赠活动促进闽台学术交流,《彼岸灯塔》等10余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正逐步形成“电影小镇”文化名片。

从滩涂渔火到产城融合,从传统渔业到文旅标杆,祥芝镇以海洋经济为笔、以融合发展为墨,在省级乡村示范镇的建设中,既守住了“半城烟火半城浪”的诗意栖居,更勾勒出“产业兴旺、人才汇聚、文化繁茂”的远方图景,为沿海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祥芝方案”。

--> 2025-07-01 石狮祥芝: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141296.html 1 向海图强绘蓝图 乡村振兴启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