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带火这类产品 |
儿童厨具走红 安全性存疑 |
|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此消息一发布,“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等相关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能让孩子从小锻炼做饭等动手能力家长们开心,儿童厨具一下被带得更火了!
不比原来的“过家家”地上抓一把土就是饭,滴几滴水玩玩儿橡皮泥就捏个饭。现在最时髦的儿童厨具可都是“真锅、真铲、真炉灶”,那些能让孩子实际操作做出真正可以吃的迷你厨具。
电商平台有的店月销量能超过3万件
记者搜索电商平台,上面已有大量商家销售此类产品,有的店月销量超过3万件。记者发现购物平台所售真实版儿童厨具普遍款式多样色彩明艳,包含电热炉、平底锅、奶锅、电饭煲、菜板、小刀、锅铲、打蛋器、筷子等。
因套餐选择不同会有不同的搭配,价格从60元至200元不等,而具体价格的区别则在于厨具的套件。例如,在某网店中,18件套儿童厨房的价格为69元,而最贵的38件套厨具,标价则为179元。
从许多买家的反馈晒图看,能让孩子真正体验“煎炒烹炸”,相对于家里的明火大锅这样的餐具对小孩来讲可操作性更强。
很多网友评价自己是复购或者朋友介绍来的,评价前排基本都是好评。
通过晒图来看和面、切菜、煮饭、炒菜,虽然是迷你厨房孩子们的架势有模有样,做出来的成品看起来也相当不错。看完这些晒图自己都想下单买一套试试了。
但是,在火爆背后厨具的安全性还是要打个问号。
记者注意到虽然大部分买家都给了好评,但仍有部分买家也顾虑“产品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
有买家留言表示:“说实话还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小朋友玩一定要大人看着。昨天小朋友玩完我给他收拾玩具,不小心就烫到了,马上就起了大泡。说实话不怎么敢给她玩。”
虽然是迷你版,但风险值也是一致的,家长一定要时刻警惕,加强监管。
煮出来的食物能让孩子们放心吃吗
记者了解到,在孩子专用的“真煮”厨具中,商家却很少主动标明使用的原料材质,无论是不锈钢还是塑料,多个店铺的客服均笼统回答“食品级”。少数商家会告知使用了304不锈钢或410不锈钢,但一概拒绝提供权威部门检测报告。
某儿童厨具品牌客服拒绝提供检测报告原件,只表示商品是食品级。
孩子玩一两次就闲置,家长大多认为噱头大于意义。
虽然卖家夸得天花乱坠,但花钱购买的家长们,使用感却并不是那么“美丽”。记者也找到了不少购买了儿童厨房的家长们,他们认为现如今一人食迷你家电也有很多,没必要花钱购买儿童厨房,玩两次就闲置了,这样噱头大于意义。
南京市民王女士就是儿童厨房的购买者之一。王女士有一个6岁的可爱女儿,叫做猫猫(化名)。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力,猫猫平时在家,也会经常模仿大人做菜、打扫家务。为此,王女士花了100多元,在电商平台上购入了这样一套儿童厨房。猫猫收到后爱不释手,但仅仅玩了两次,这套厨具就被“打入冷宫”。王女士坦言,觉得这种东西的噱头大于意义,关键孩子玩完之后,还要家长来清洗,也比较麻烦。
同样购买了儿童厨房的还有姚女士。“我之前包饺子的时候,我儿子就吵着闹着也要包,虽然这是好事,但每次做的饺子也不能吃。”她为了给儿子锻炼动手能力,给儿子购入一套。没想到儿子压根不感兴趣,反而更加喜欢和大人一样,在厨房中忙前忙后。
在采访中,一些没有购入儿童厨房的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孩子也没有那么娇气,锻炼动手能力和购买儿童厨具,没有必然关系。”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也会购入一些迷你家电,这些家电也可以给孩子用,没必要花钱专门买一份。”
“本来就担心孩子乱玩火、乱玩电,怎么还会给她买一套厨具呢?”
相关部门需加强第三方评测让消费者放心
“真煮”儿童厨具的食品安全性究竟如何,消费者没有可靠信息,需要专业检测来解惑,建议相关部门开展第三方评测,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产品材质和检测报告均不是商业机密,商家不应拒绝提供必要信息。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应当要求商家公示材质及检测报告等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从消费者反馈的情况来看,“真煮”儿童厨具不能归于玩具范畴,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来管理。孩子们要加热的食材是直接入口的东西,本就应该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厨具可以有缩小版,食品安全不能有缩水版。这一点,监管部门应尽快明确,商家也要主动执行国标并在外包装上标明。
家长最好多方比较、谨慎选择,毕竟可爱和划算远不如食品安全重要,千万别让劣质厨具坑了自家的“小厨师”。
(《齐鲁晚报》石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