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国货推动“国潮”长涌 |
科技升级与国潮热助力 国内运动品牌赶超国际巨头显现十足后劲 |
| ||
|
■早报记者 吕振震 郭剑平 文/图
近日,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花落泉州,安踏、特步、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等16家泉州企业也获得“国潮品牌”荣誉。市场表现上,国货品牌今年的销售优于外国品牌,国货以高性价比推动“国潮”长涌。
国潮品牌高歌猛进
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国潮品牌大会(泉州)暨丝路品牌侨商对接会”在石狮举行,活动探讨“国潮品牌”的国际化路径等相关热点话题。会上,安踏、特步、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等16家泉州企业获得“国潮品牌”荣誉称号。就在会议前一天,泉州被中国城市报、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授予“国潮品牌之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
作为国潮品牌大会的策源地,泉州孕育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所生产的产品不断刷新和提升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体现出独特的品牌特色和文化态度,推动国潮大热,与年轻消费者产生持续共鸣。
近年来,以泉州品牌为代表的国内的运动品牌表现可圈可点。在今年的三季度营收报告上,代表国货品牌核心阵营的泉州运动品牌纷纷交出了双位数增长的好成绩。其中安踏旗下的FILA的回暖以及户外品牌系列的40%—45%的正增长,是集团双位数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样,361度的亮点则在电商零售表现突出,同比增长约45%。
与国货品牌高歌猛进相比,国际品牌两大巨头耐克与阿迪达斯却表现萎缩。据报道,耐克、阿迪达斯近期已向制造公司告知将从2023年夏季起将订单量减少30%—40%,目前尚不确定情况将持续至何时,不过业内人士推测,这波趋势可能直至2023年冬季,意味着市面上产品将维持低产量一直到 2024年。
分析人士认为,减产原因包括受疫情影响,以及俄罗斯零售点的撤离。尽管去年北美和欧洲的零售市场有所增长,但仍不敌未来下滑命运。从现阶段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状态即可感受到迹象,过去的平均开工率大约为82%—84%,现在已降至61%。此前,越南工会也预测,即使在2023年中期,持续困难将导致许多工人失业。
业界分析认为,国内运动品牌近年来的科技升级及国潮运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国货品牌进一步的崛起。在科技升级与国潮热的双重加持下,国内运动品牌的赶超国际巨头显现了后劲十足之势。
外国品牌大幅下滑
在阿迪达斯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初步财务报告显示,延续前两个季度的下滑趋势,第三财季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再次以双位数大幅下滑。对此,阿迪达斯方面表示,这与中国市场门店客流量趋势恶化,以及该公司在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下不得不“退出”俄罗斯市场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包含自9月以来西方市场需求放缓导致库存过剩,该公司折价出售商品等原因。
自2020财年之后,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成绩就一路下跌。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已连续三个季度中国收入大跌逾30%。
耐克公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利润同比下滑22%。相比北美市场库存高企更让耐克忧心的是中国市场连续四个季度的下跌。财报显示,按地区分,Nike大中华区营收大跌16%,拉丁美洲增长5%,北美增长13%,欧洲、中东和非洲增长1%。大中华区的营业收入在前三个季度分别下跌20%,5.2%以及19%。这一个季度再次下跌16%。
10月底,国内最大运动服饰代理商滔搏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在截至8月31日的六个月内集团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2.18亿元,净利润大跌19.9%至11.45亿元,平均存货周转期高达167.6日,较上一年同期的147.8日进一步增加。而导致滔搏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代理的两大体育品牌主力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连连下降。分析人士认为,耐克与阿迪达斯来年订单的下降主要受到今年在华市场严重下滑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耐克和阿迪达斯,Puma、Converse和Vans等运动服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大不如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的运动品牌在近年来的表现却是逐年水涨船高。
据《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国潮搜索热度增长超5倍,“90后”“00后”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钟情于新国货,已成为国货消费中不可小觑的主力军。在年轻人期待的本土品牌崛起的同时,国潮品牌也在积极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