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度》》》丝路古道焕新机 海丝泉州再扬帆●趋势 |
“泉州制造”拥抱上合组织 |
近年来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往来不断升级,互通互联发展迅速 |
一列列货运班列有序调度,一个个集装箱起起降降……泉州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往来正在加速。泉州是外向型民营经济大市,近年来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往来不断升级,互通互联发展迅速。
与上合成员国
外贸稳健增长
1—8月,泉州市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进出口71.8亿元,同比增长30%
搭乘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合作快车”,不少泉企扬起了“出海”的风帆,泉企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
据泉州海关统计,1—8月,泉州市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进出口71.8亿元,同比增长30%,比泉州市外贸整体增速高出2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7亿元,增长10.3%;进口19.1亿元,增长157.6%。
近日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签署了关于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根据相关程序,伊朗预计于2023年上合峰会之际由观察员国转为正式成员国。而在近期举行的男篮世界预赛,亚洲劲旅伊朗男篮亮相,球队就身披着匹克战袍。早在2010年,匹克就作为伊朗篮协的独家装备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2018年匹克体育与伊朗篮协宣布续签合作,10余年来匹克见证了伊朗男篮在亚洲杯、亚运会、亚锦赛等国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匹克也成为伊朗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不仅是伊朗,匹克长期深耕上合组织国家市场,在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地均有匹克的代理商。自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始,匹克就进军俄罗斯市场,目前俄罗斯也是匹克全球版图中销售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英国棕”“黑金砂”“印度红”……泉州石湖港上,这些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的荒料石从这里卸货后运往南安、惠安等周边上千家石材加工企业。泉州石湖港为全国最大的进口荒料石集散地,年进口量约200万吨,进口的荒料石绝大部分来自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部分南安水头镇的商人,远赴印度开采矿石,通过海上航运,送回国内加工,再将石材制品销往国内和国际市场。以“五号仓库”打响高端石材品牌的英良集团,其国际石材贸易和加工的版图,就是从到印度代理石材贸易起步的。
印度人口超过14亿,2022年3月底,印度经济规模达8540亿美元,已经取代曾统治印度约200年的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同样看好印度市场的前景,2017年12月,泉工股份在印度开拓了海外制造基地,与印度最大的混凝土施工设备制造商之一Apollo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泉工股份董事长傅炳煌表示,该合资公司成立五年来,每年均保持稳定增长,此次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召开,给公司带来了进一步在印度加大投资的信心。他还表示,近期将前往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举办的国际建筑机械及工程机械展览会,积极拓展上合组织国家等“一带一路”市场。
落户泉州的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自成立以来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相关机构开展多次互访活动,共觅商机,曾作为主办方联合举办“中国—印度贸易投资推介会”,和伊朗伊斯法罕商会搭建友好商会关系,并组织泉企赴印度、伊朗考察。近两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理事会仍与成员国相关投资贸易机构和组织保持良好的互动。理事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分看好上合组织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机遇,将利好泉州与成员国的投资贸易。
对俄贸易
迎“海陆双线”时代
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俄罗斯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泉州与俄罗斯贸易迎来海陆双线时代
今年年初,随着泉州首趟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鸣笛声响起,泉州与上合组织重要成员国俄罗斯的贸易驶向新的航程。近日,泉州港开通首条俄罗斯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泉州与俄罗斯贸易迎来海陆双线时代,俄罗斯已逐步成为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产品出口欧洲的重要中转站。
今年以来,“泉州—莫斯科”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已开行10列,开辟了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三条出境通道,共有1000标箱、5246吨、货值1.18亿元的货物出口,主要商品为纸尿裤、易拉盖、鞋、聚酯切片、洗碗机、服装、涤纶丝、健身器材、陶瓷制品等轻工产品,把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优质商品源源不断地送往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入企业和千家万户。
“俄罗斯是美佳爽主要的产销国之一,当前海运货柜难求、运费上涨幅度大,泉州中欧班列实现了家门口就能搭乘国际班列,且舱位相对有保障,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郭总监说。
近日,一条将“泉州货”运往俄罗斯的海上通道开通。
9月15日,装载着12个标箱、总价值322.55万元货物的巴拿马籍“沃德菲宁波”号集装箱轮从泉州港石湖码头缓缓驶离,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标志着泉州港首条俄罗斯远东外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继2022年1月18日泉州—莫斯科中欧班列开通之后,今年开辟的第二条“泉州货”输往欧洲的外贸新通道。
此次出口货物主要有电动机、划船器、机械配件、雨刷等“泉州造”工业产品。海参崴港口位于阿穆尔湾与乌苏里湾之间,濒临日本海,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端终点和北方航线的终点,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和贸易中心。据悉,新航线为双周班,挂港顺序为“海参崴—宁波—石湖—海参崴”。从石湖直达海参崴只需6天左右,到岸后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最短只需要24天即可到达。运输时间上,全程比传统的海运45天大大缩短,而且货物在圣彼得堡,还可转运到欧洲其他地区,拓展了泉州向欧洲开放新空间,助力“泉州制造”走向世界。
据沃德菲航运(香港)有限公司喻洋总经理介绍,“石湖—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后,货物预计6天就到海参崴,经铁路中转24天到达圣彼得堡,该海运集装箱班轮舱位足、航程短、时效稳定,相关手续比陆路运输更为简便,为泉州外贸企业货物出口欧洲提供了更多航线选择,有利于发挥泉州轻工业产业优势,助力“泉州制造”快运快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泉州海关石狮办主任庄绍恭表示,为保障航线顺利开通,泉州海关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支持石湖开通俄罗斯远东航线八条举措,设立俄罗斯远东航线服务保障窗口,采取多项便捷通关举措,全力支持俄罗斯远东航线开起来、走下去、长期化、常态化,助力泉州外贸保稳提质。
据泉州市商务局介绍,泉州市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良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潜力明显,出口方面,泉州卫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艺品等产品在俄罗斯市场深受欢迎。进口方面,主要为俄罗斯原油、木浆纸浆、化工产品。从企业数量看,全市有794家企业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其中出口企业共772家。今年1—8月,泉州对俄进出口27.5亿元,同比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