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国产运动品牌寻找“新增长极”●趋势 |
多方探求新发展空间 |
行业分析师表示,除了“国潮”,国产运动品牌还必须打出更多“新牌”,需在研发、用户需求洞察等方面多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
体量增大后,如何保持稳定持续增长,是所有国产运动品集团需提前思考的问题。鞋服行业分析师表示,近两年国产运动品牌在国潮的趋势下发展迅速,令人欣喜。但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国潮”,国产运动品牌还必须打出更多“新牌”,需要在研发、用户需求洞察等方面多下功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多品牌战略
“多品牌”是国产运动品牌看重的第三增长曲线
安踏依然受益于“多品牌”战略。两大主品牌安踏和FILA,在全年营收中占比超九成。但曾作为集团“双引擎”、甚至曾力撑业绩的FILA品牌,在2022年出现下滑。
2009年FILA大中华区的业务被安踏集团收购后,得到了集团大幅的资源倾斜。彼时,高级运动时装细分市场潜力巨大,早在2015年,FILA中国业务就实现了盈利。
疫情最为艰难的2020年,FILA以近两成的涨幅,贡献了174.5亿元的营收,超越了当年跌幅达9.7%、营收157.5亿元的安踏品牌,不但维持住了彼时安踏的业绩,也是2020年国产运动品牌营收之最。
2021年,FILA品牌以25.1%的高涨幅,录得218.22亿元营收,而到了2022年,FILA品牌营收同比下滑了1.37%,年度营收落后安踏品牌,也落后于李宁品牌。
对于FILA业绩的下滑,安踏方面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在30亿美元规模以上体量的品牌,还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几乎没有。FILA在经过过往5—6年的狂飙突进后,未来对增长速度的追求,将让位于对增长质量的重视与把控。”
意识到FILA遭遇天花板,安踏集团也开始更看重“第三增长曲线”:迪桑特(DESCENTE)、可隆(KOLON SPORT)等品牌所在的“其他品牌”板块实现高增长,2022年营收44.1亿元,同比大涨26.1%,补上了FILA业绩下滑带来的空缺。
同时,占业绩六成的主品牌安踏或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年报显示,安踏2022年主品牌实现收入277.23亿元,同比增长15.5%。比起FILA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安踏主品牌的增长则更为曲折。2019年—2021年,安踏主品牌同比增速分别为21.8%、-9.7%和50.7%。
与李宁同期的258.03亿元、同比增速14.31%相比,安踏主品牌仍存在一定优势。作为自己亲自孕育、培养出来的品牌,安踏主品牌的增长和健康发展,一直为安踏体育重视。早在2021年7月,安踏发布了安踏主品牌五年战略,核心为“专业为本,品牌向上”。市场认为,这一战略具体到渠道上,即为门店要从安踏主品牌原本强势的二、三线及以下地区向一、二线拓展,与李宁、耐克面对面竞争。
不只安踏,“多品牌”是其他国货运动品牌都在做的事情。
而特步集团已初步形成了细分明确的品牌矩阵:2022年,索康尼所在的专业运动板块收入翻倍,突破4亿元。盖世威和帕拉丁所在的时尚运动分部收入大涨44.4%,达14.03亿元。但和FILA相比,特步的收购品牌体量还很小,在集团中的营收占比仅为11.7%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企业不管是自己建高端品牌,还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发展高端品牌,其实都是可行的。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要真正了解高端国际大品牌,它们的优势、强项是在哪里。某知名国际大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关注度还是很高的。运动鞋这类产品,它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所以,国货高端品牌的产品,还是要在技术上、研发上去发力。
童装市场
成兵家必争之地
“童装”成了品牌财报中必提的关键词
“多品牌”之外,“童装”也成了品牌财报中必提的关键词。
四大国货品牌中推出童装线最早的是361°,品牌在2009年上市当年就推出了童装产品线。安踏、特步和李宁则分别于2008年、2012年和2017年推出童装品牌。
从财报看,安踏并未透露具体数据,但指出安踏儿童持续保持中国儿童运动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特步儿童2022年取得约16.69亿元的收入,同比大涨52.3%,占特步主品牌收入的约15%。
361°儿童业务紧随其后,全年录得收入14.42亿元,为总营业额贡献约为20.7%,同比增长30.3%,值得一提的是,其童装门店已经超过了2000家(其中独立的童装门店有1876个),仅次于安踏儿童。
《2022中国童装童鞋未来消费新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童装行业市场规模为2869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38亿元。
根据Euronmonitor的数据,中国童装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仍是森马(Semir)旗下的巴拉巴拉童装,占7.1%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安踏儿童,市占率为1.6%。耐克、阿迪达斯童装的市占率数据也进入了TOP10。
多家证券机构的研报指出,我国童装市场目前需求大、市场份额分散,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童装这个近5000亿元的“大蛋糕”,运动品牌们不可能错过。
供职于某头部咨询机构的分析师Sonia表示,“双减”政策之下,运动童装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期。此外,和普通童装品牌相比,运动品牌做童装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根据监测,在天猫、京东等主要电商平台上,90后以及95后父母正在成为童装的主力消费者,同时他们也是露营、飞盘、骑行等户外运动的主要人群,这几项运动也是非常常见的亲子运动,”Sonia表示,“因此,运动品牌更专业、更舒适的童装时常会成为父母们的首选。”
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显示,自2020年来,运动童装销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速,个别运动品牌的童装销量增速超过主品牌。安踏、FILA、李宁等国货品牌的童装销售都增量明显。
斯凯奇中国品牌与传播高级副总裁张睿妍表示:“像巴拉巴拉、FILA儿童,还有我们国内其他运动童装品牌都是做得很不错的。中国童装市场发展很快,前景也很大。在这方面斯凯奇在2023年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力。”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安踏、特步、361°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4.6%、18.56%、7.6%至12.69亿元、2.99亿元、2.66亿元
研发投入时常被视作破局最优解。据记者梳理,安踏、特步、361°在2022年的研发投入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安踏体育、特步国际、361°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4.6%、18.56%、7.6%至12.69亿元、2.99亿元、2.66亿元。
被中国航天员带上天的安踏“氢跑鞋”、所有材料都“可回收”的安踏环保系列、特步ACE缓震科技……这些国产运动品牌的“黑科技”,显然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安踏就在财报中称,已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在材料、工艺、设计等领域的前瞻性研发与创新成果市场转化展开深度合作,并设立超过两亿元的专项创新基金。
近日,安踏宣布启动新型防水透湿材料科技——“呼吸膜科技”第二阶段联合研发工作。据悉,“呼吸膜科技”具备抵御暴风雨等极端恶劣天气侵袭的防水性能和极佳透湿性,可以始终保持干爽舒适的皮肤触感体验。“呼吸膜科技”在技术上取得了行业突破,通过PTFE膜的界面结构改性及孔结构设计,获得了高耐水压、耐水洗、低成本、高透气的单组分PTFE微孔纤维薄膜,有望打破此前国外技术在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和价格壁垒。
不过,虽然安踏的研发费稳居前列,但比例低于两大国际巨头。2022年安踏的研发活动成本占收益百分比为2.4%,仅比2021年多了0.1%,低于2020年的2.5%。相比之下,国际巨头耐克、阿迪达斯的研发投入占比长期在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