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互联网“大厂”成为许多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一批“求职私教”应运而生。他们瞄准求职者的焦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班授课,打出诱人广告:“零经验转行秘籍”“带小白逆袭大厂”“一对一面试谈薪辅导”……然而,在求职者缴纳不菲学费后,不少私教“现出原形”。很多求职者发现,课程内容“不靠谱”“用不上”,内推、实操等约定项目也未能兑现。“求职私教”可信吗,如何规范发展?
本期嘉宾:廖卫芳 何勇 王军荣
“求职私教”需规范
□廖卫芳(职员)
“求职私教”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不少求职者想通过“求职私教”这一“捷径”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职业。
据了解,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通常需取得生涯规划师、盖洛普优势教练等相应认证,辅以大量实践。学习和考证一般耗时3~4年,要投入大约10万元。同时,在线培训这种形式,属于“通过互联网生产、传播和流通文化产品”,按规定需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资质。
但很多“求职私教”缺乏对行业和岗位的系统研究,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与学费相匹配的服务,只是利用求职者急于求成的心态从中牟利,存在商业欺诈的嫌疑。编造话术、简历注水等行为,不仅会给求职者留下诚信污点,提高了企业的人才甄选成本,也败坏了职业规划师的口碑。而且,目前市面上很少有私教“持证授课”,基本是“包装一番就上阵捞钱”。同时,“求职私教”行业鱼龙混杂,存在门槛模糊、收费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求职私教”予以规范。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出手规范和纠偏,尽快出台服务和收费标准,并对相关机构进行审批或备案制管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求职没有捷径可走
□何勇(自由撰稿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青睐高薪又体面的互联网“大厂”,这是求职者正常的职业选择和追求,无可非议。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政府不断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互联网“大厂”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减少,近段时间多家互联网“大厂”出现裁员情形。
互联网“大厂”人才供需矛盾引发激烈的求职竞争,加剧大学毕业生求职焦虑心理。在这种情形下,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规划师衍化而来的“求职私教”应运而生,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为想去互联网“大厂”的求职者解疑答惑,满足求职者提升择业能力的需求,提高他们成功应聘到互联网“大厂”的概率。换言之,“求职私教”本质上跟考研复试培训一个道理,本身无可厚非。
但是,求职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求职和职场没有捷径可走;在人才辈出的互联网“大厂”,优胜劣汰从来都是残酷的生存法则。广大求职者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个人职场竞争力。如果求职者个人综合能力不提高,企图靠“求职私教”传授的美化简历等所谓的求职“秘诀”进入“互联网”大厂,很不切实际,即便幸运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也会很快被各种KPI考核淘汰出局。
严厉打击“招摇撞骗”
□王军荣(教师)
在缴纳不菲学费后,很多求职者发现,“求职私教”的课程内容“不靠谱”“用不上”,内推、实操等约定项目也未能兑现。
“求职私教”往往自称曾供职于“大厂”,自称面试过成百上千的候选人,深谙“大厂”的招聘喜好,了解“大厂”的职业曲线。这些均是“自说自话”,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来证明,先是通过直播吸引,再引入到微信群里,最后让你付钱再给“大招”,而所谓的“大招”往往不可靠,提供的内容多是能够在网上找到的,甚至给出“不诚信”的招术,从而“害”了求职者。假的“求职私教”,本质上就是一个骗子。
要严厉打击以“求职私教”为名义的招摇撞骗,不能让假“求职私教”扰乱求职市场。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出手纠偏,尽快出台服务和收费标准,并对相关机构进行审批或备案制管理。网络平台也要对假“求职私教”进行清理,直播间出现的“求职私教”必须有资质,必须是诚信的,不能让“骗子”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