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全国各地以流调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明显增多,群众因难以分辨真假流调而出现不配合电话流调的情形,一定程度影响流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月12日《大河报》)
所谓“流调诈骗”,就是网络电信诈骗分子假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调的名义,精心设置陷阱,实施诈骗行径。其实“流调诈骗”也并非多么高明的骗局,套路还是那些套路,但是打着流调的名义,却让很多接听电话的人分辨不清,最终上当受骗。比如有嫌疑人冒充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者,称其与一名阳性病例轨迹重合,遭到否认后,电话转到假冒的公安机关核查,嫌疑人以受害人身份证被冒用登记为由要求受害人向“安全账号”账户转账3万余元。
“流调诈骗”的猖獗,除了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损失钱财之外,还带来另外一个负面后果,同样值得重视。随着公众防骗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反诈APP的安装,大家的防范意识相比于以前,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即便接到当地疾控中心或者是其他部门打来的真实的流调电话,也分不清真假,乃至把真的也当成了假的。这样一来,就会对正常的流调工作,也就是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妨碍。
尤其是,多数时候流调工作都需要涉及被流调者的一些隐私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最近去了哪些地方等等,那么很多居民接到这样的电话,就可能当成是“不怀好意”的诈骗电话而直接挂断。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而“流调诈骗”使得一些群众将流调工作人员误认为是骗子,拒绝配合,影响了流调进度,耽误了疫情防控。
而导致群众把流调电话当成是电信诈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统一的流调号码,让群众难辨真假。很多流调工作人员,都是用自己的手机拨打流调电话,显示在群众手机上的自然就是“陌生人”;二是很多流调工作人员的用语不够规范,在沟通交流方面甚至还不如诈骗分子“专业”,也容易让群众生疑。
所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统一的流调号码,方便群众接听反馈,也能用于开展其他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还可为流调电话设置来电显示或闪信提示,让群众对流调来电一看便知。另一方面,应制定规范的流调用语,加强对流调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有效的话术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让群众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