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4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患难知友邻
□陈一彬

对于城市小区,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作为现代社会中的“街坊邻居”,在一栋楼里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抬头不见低头见,却可能互相根本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姓名,做着怎样的职业,有着怎样的兴趣爱好。

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所谓的陌生人社会,是指经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都市里即便是处于一个生活圈之中的人,往往也是陌生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完全依照“规则”来办。这当然有许多好处:省掉了许多繁文缛节,也省掉了许多人际交往的麻烦。但“各人自扫门前雪”,无疑,这难免被人们抱怨冷漠。许多农村里来的老人,往往住不惯小区,住一段时间就找个理由回农村了。所以,当电视剧《欢乐颂》中几个不同阶层的女孩竟然走到一起,就被认为是这部电视剧中最大的一个槽点。

然而,近段时间泉州人的“抗疫生活”,却打破了这种城市生活的“常识”和“习惯认知”。小区居民间的守望相助使人如沐春风。小青年不会煮菜,小区群里一问,几乎马上有人担任起老师来;电脑坏了,小孩子的跳绳找不到了,老人不会网上买菜,小区群里一说,无数的人会伸出援手帮忙;缺了葱姜蒜,缺了什么菜,几乎立马有人赠送。社区互助、邻里互助,蔚然成风。以小区为单位做核酸,一夜之间就拉起一支志愿者队伍。小区里的餐饮店老板,立刻招呼三五伙伴,自掏腰包搭起暖心食堂,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做饭送餐。南安三位“90后”女孩设立了爱心摊点。摊点摆放了果蔬米面蛋等生活物资,供困难群众免费自取。这样的暖心事迹,在泉州并不鲜见。

邻里之间搭把手,甚至一两句鼓励的话语,这样“微不足道”的细节,深深触动了我。都市生活、小区生活,或许并不意味着“陌生人社会”,而即使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也并不必然伴随着冷漠。固然,现代都市早就远离了“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生活模式,但钢筋水泥垒起来的小区,何尝不能有一样的温暖,何尝不能开拓另外一种值得守护的爱的家园?

诚然,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并不讳言功利。但人们也应该看到生活的另一面,要意识到社会的另一种“面貌”:近来有一条新闻同样温暖人心,泉州南安的一个家庭,小孩子出生后需要抢救,国内只有一两个城市的医院有这实力,然而当前无法实现转运。怎么办呢?当联系深圳儿童医院之后,深圳当即派了专家团队奔赴泉州对孩子实施了救治。冒着感染风险,回去后还要隔离14天,然而专家团队却立马过来了。可谓是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独有偶,上海有一位叫杨耀森的“95后”快递小哥,疫情期间20多天自掏了7万元免费给他人买物资、买药,买到以后亲自送到所需人的手里。

患难知友邻。疫情,当然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来说,居家隔离,都同样意味着困难和损失。但此时此刻,看到人间的温情,接受友人的馈赠,这何尝不是一种沉甸甸的收获?

患难知友邻。困难当前,困难究竟带人们去向何方,不仅取决于怎么看,还取决于怎么做。怨天尤人是一种做法,撸起袖子做小区的志愿者,给邻人伸出自己的援手,也是一种做法。感知到邻人,也是感知责任,感知到邻人,方觉我道不孤。

患难知友邻。事实上,一个城市、一个现代社会,不正是一个个小区的叠加和扩大吗?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数的双手,无数的臂膀,无数的友善目光,叠加到一起,这是何等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特刊
   03版:特刊
   04版:特刊
   05版:评论·观点
   06版:经济·资讯
   07版:经济·财富
   08版:经济·智汇
   09版:热线新闻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健 康
   13版:清源·五味斋
   14版:军事
   15版:要 闻
   16版:综合新闻
还需多措并举
建筑业清退令
患难知友邻
可申请缓缴
莫忘带上责任
同心抗疫 礼赞“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