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相比有成熟物业和围墙的城市小区,城中村因自建房密集、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街巷四通八达出入口多、生产经营企业多等原因,被各地视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硬骨头”。
丰泽区东海街道金崎社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此次疫情也面临着巨大的防控压力,社区有18个楼栋被列为封控区,辖区18家企业,一半以上的人员为流动人口……在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这里迎来有力“外援”——泉州市纪委监委抗疫工作队。
3月27日下午,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城中村攻坚行动部署,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陈金忠被选派到金崎社区,担任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3月28日一早,14名市直纪检监察干部迅速跟进入驻金崎社区,与市文旅局、丰泽区有关单位下沉干部一起组成工作队,并肩战“疫”。
短短几日,工作队迅速吃透社区情况,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全面统筹、勇于创新、刚柔并济,为没有“围墙”的金崎社区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疫墙”,积极探索出一套泉州“城中村”疫情防控“组合拳”。 □本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潘菁菁 余秋莎/文 张九强/图(除署名外)
全面部署: 搭建组织架构 明确职责任务
4月7日,丰泽区东海街道金崎社区的18个封控民宅解封,降级为管控区。当天,这个小渔村的一些阿姨宛若年节时,梳簪花围、身穿盛装,隔着自家民房的围栏,远远向抗疫工作队队员们招手:“最近你们辛苦了,疫情过后有空一定来喝茶。”工作队10个日夜的坚守,不仅将社区防疫漏洞、盲点一一扫除,也一点点扫去群众心中的阴霾。
时间是打赢这场战“疫”的关键,尽管报到时已是凌晨,陈金忠马上召集东海街道下沉干部、金崎社区主干、市派下沉干部领队等了解社区情况,对照梳理工作重点、分析存在问题、查找防疫漏洞。
随着了解的深入,工作队发现,城中村防疫工作中存在不少难点和薄弱环节。工作千头万绪,从哪入手?尽管彻夜未眠,大家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在与病毒赛跑的路上,要善于将党组织的严密架构转化为科学高效、精准防控的“火车头”。围绕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大家集思广益,迅速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分为综合协调组、健康医疗组、社区管理组、核酸检测组、大数据排查组五个工作小组,其中,社区管理组又下设企业组、管控组、封控组、物资保障组,每个组责任清晰、定人定岗。
“我想申请出去孕检,请问找谁批?”“我在出租房里,没什么吃的,怎么办?”……在社区网格微信群里,群众一个个不同的诉求,立刻有相应工作小组专人回应、处理。组织架构“扁平化”,确保了群众“急难愁盼”能迅速得到切实解决。其实,刚到社区的时候,社区并没有组建网格微信群。疫情期间,做工作难以同群众面对面,考虑到如今微信几乎人人具备,到位的当天下午,领导小组就要求立刻落实建立网格微信群的工作,确保每家每户有微信的群众都拉进群,不懂得使用微信的老年人等,就留下电话,第一时间传递疫情防控信息,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信息时代,基层干部要提升信息化能力,学会用好新媒体开展工作,下午18个网格微信群要应建尽建。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就拒绝建群。”很快,领导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
“最强中枢”组建后,各个小组开始迎着问题找办法,逐项展开攻坚:摸清底数,严加管控,压实责任,保障民生……
摸清家底: 细化网格 敲门入户
摸清社区人员底数,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工作队认真比对前9轮核酸采集数据后发现,每一轮人数相差很多,在4700多人到2500多人之间起伏。为何会这样?如何才能尽快摸清底数?
社区底数不清,源于社情复杂。除本地居民外,社区还租住着不少来泉务工人员,占到总人口的50%左右,且流动性大,还有3个工业园区、18家企业,员工进出频繁。而且由于没有围墙,周边几个社区紧密相融“难舍难分”,核酸采集时,相邻的蟳埔社区、东梅社区的部分群众及企业员工、周边高校的学生,会随机跑来做核酸,也因此,每轮检测人数相差巨大。
面对复杂社情,如何迅速“突围”?领导小组决定以网格的精细化实现摸排的精准化、全覆盖。原有7个网格被进一步细分成18个小网格单元,并配备18个网格员和7个网格长,构建起“党支部—社区‘两委’—网格长—网格员—中心户长”的穿透式组织体系。这样一来,之前因力量不足、职责不清导致无法及时走访、准确摸排等难题迎刃而解。
在细化网格的基础上,所有工作人员敲门走访,实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查,除了摸清人数,还精准标注楼栋示意图,绘出“流调排查作战图”,给居民区和企业楼栋编号,采取“空间排查法”,逐个网格、逐个楼栋、逐个楼层、逐个房间细致排查。“我们人手一份‘网格员入户工作要点’清单,一一核实登记家庭成员信息、核酸情况等十几项内容,特别关注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病患、孕妇、周岁以下婴幼儿等重点人群。”社区管理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邱春霖表示,每轮大人群核酸检测前,都会做一次全面摸排,特别是对密接、次密接、红码外来人员等重点对象进行重新摸排、加强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昨天晚上,街道通知要求进行‘清街、扫楼、补网’行动,我们很快就完成了!”4月9日,社区工作者陈燕玲开心地说。能有这样的速度,源于前期扎实的走访摸排,还得益于工作队之前创造性地采取核酸采集现场 “采集员+比对员”工作模式。在精准掌握底数的基础上,进行全员的核酸检测,包括老人、残疾人、病患、精神病人、周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群体,一个不漏。现场人员信息用EXCEL表格实时比对,动态更新,即时反馈,精准做到每轮检测人员变动数量、原因一目了然,确保实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不错一人”。“现在每轮核酸人数稳定在3032人左右,多个人、少个人我们很清楚,前两天有位工人睡过头,我们马上给他打电话,他非常惊讶。”企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审理科副科长陈江海笑着说。
精准管控: 一案一策 压实责任
底数清、情况明,为严管控打牢基础。针对出租房多、企业多、社区间交界模糊等几个管控薄弱点,工作队实施“一案一策”精准管控,用好人防物防技防组合拳,同时通过2个“提级”加强社会面管控,3份“承诺”将防控“探头”前置,化工作被动为主动。
管控政策“提级”。根据政策,管控区人员不出社区(单元),但城中村民房没有围墙,村民走出家门就容易聚集,因此,工作队结合城中村实际,在细致研究“单元”概念后,将管控措施解读为“足不出楼栋(单元)”,从根本上堵住人员流动关口。同时,强化社会面管控,展开24小时路面巡逻。
卡口管控“提级”。原来通行证由村“两委”办理,改由社区管理组下设的管控组组长负责审批,除政策允许、可办通行证的几类对象外,其他人都不允许进出。对社区分发出去的55份通行证,逐一进行审核,及时取消不合规通行证,并严抓持证人员防疫教育、签订防疫工作承诺书,确保“两点一线”。“卡口如果只有村‘两委’,都是乡里乡亲,工作可能不好做,所以我们每个班都安排一名科级干部带班。”正在卡口值班的邱春霖介绍说。
出租房多、租户多,是城中村管控难点之一,摸排时,工作队发现有一栋近300平方米的出租房住有21个人。为加强管控,工作队请后渚边防派出所配合网格员督促房东落实主体责任,签订承诺书,配合督促租客做好核酸检测和及时报告人员变动等防控措施。
针对摸底时发现的“企业人员底数不清、管控不到位”等问题,社区管理组成员一家家走访企业,摸清底数的同时,做好防疫宣传,向企业主发放承诺书,压紧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老实说,以前我都不知道我们园区有多少工人,现在工作队比我们还清楚。”维林森企业园区的负责人蔡先生表示。同时,后渚派出所对企业及工业园区加强“云监控”,并不定期抽查监控,排查异常人员进出情况。
在一次摸排中,工作队发现,社区有个临时工棚,住着周边社区一个建筑工地的280个工人及其家属。工作队从防疫大局出发,主动接管了该工棚里人员的核酸检测等防控工作。接管后,工作队第一时间协调区住建局和街道约谈项目施工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管控,确保出入口24小时有人值班,指定固定的车辆、人负责送餐、物资采购等必要事务。“同时,核酸组还在工棚内新设采集点,后渚派出所则加强‘云监控’,我们再不定时抽查,确保把工棚内的人员管好管住。”企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干部徐毅说。
另一份“承诺”,为金崎社区与蟳埔社区交界处的21栋民房而制订。这些民房有的前门属金崎社区,后门通蟳埔社区,难以用物理封控措施隔开,容易成为管控漏洞。工作队协调后渚派出所民警配合网格员,让每一户签订承诺书,同时24小时加强巡逻,严管这些“飞地”。
做足服务: 心系民生 用心用情
封控管控不能松,服务保障也不能停。工作队明白,只有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回应好、解决好,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因此,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他们用心、用情处理,也收获了可贵的民心。
为更好了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工作队在细化网格的基础上,通过“网格员进村入户+下沉工作队走街随访+网格微信建群”的方式,深入楼栋、直达邻里,就医买药、物资购买……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针对群众、企业反映的物资购买难、配送难问题,物资保障组就近协调了辖区2家定点商超供应,并指定2名志愿者送货上门。同时,他们注重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梳理汇总社区70岁以上老人及孤寡老人、存在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141户,为他们募集并送去蔬菜、油、米等生活必需品。物资保障组成员、市委巡察办综合科科长黄成玉,每天早上都会和组里的成员绕着社区走一走,看看群众有什么需求,看超市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是否存在哄抬物价等行为。
金崎社区地处江海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部分居民以海产捕捞、养殖为生,兼做海鲜、蔬菜的配送和贸易。疫情期间,符合条件的群众,队员都会积极帮助引导其向商务局等主管部门申请通行证,既让群众少损失,同时助力民生物资供应。
“前些天下雨,我们的小舢板船积水,泡太久怕会坏掉,能不能让我们出去处理下?”陆续有居民反映这一问题。船是渔民的谋生工具,价值不菲,必须帮群众解决。但怎么保证防疫工作又能解决问题?在政策允许和严格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工作队实施闭环服务,安排志愿者“点对点”载渔民往返,“能替我们想这么多、做这么多,我们非常感动。”居民黄先生感激地说。
辖区企业实行闭环管理,为避免交叉感染、影响企业生产,核酸检测组在园区设立专门核酸检测采样点,为700多名员工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生活物资采购等方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予以支持,我们还将企业负责人拉进物资组的微信群,帮他们联系解决物资需求。”徐毅表示。
宣传发动: 提高认识 激发自觉
除了用心用情服务好群众,工作队还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防控意识,激发群众“共抗疫情”的热情,同时及时疏解、安抚群众各种焦虑不安,增强抗疫信心。
“金崎乡亲听我说,大家居家来防控,毋倘大意起风浪,疫情胜利已在望,努力成果众人创……”连日来,工作队里的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演员李鑫锌经常拿着个喇叭在社区做防疫宣传。市文旅局下沉干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用闽南防疫四句、身边案例等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更好走进群众中,同时通过大喇叭、无人机、巡逻车喊话等多种宣传形式,不断增强居民防疫意识。
社区管控升级后,很多诉求矛盾集中在卡口,除了要出去工作、做生意等诉求,还有“憋得慌,想出去逛逛”“社区超市买的菜不喜欢,想去买自己喜欢的菜”等“个性化”理由,“除了耐心细致解疑释惑,更要注意从做好自身防控的意义出发,说到群众心坎里。”工作队一番研判分析后认为,只有让群众真正了解管控的必要性,不仅自己不会走出去,也不会让外面的人进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线也就筑牢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解封不等于解防,这个阶段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要毫不松懈,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成果,继续守好这片净土。”面对着因解封十分激动的干部、群众,陈金忠再三强调。对此,工作队还摄制了《解封不解防 金崎有话讲》短视频,在“泉媒体”等平台播发,面向全市生动宣传解封不解防、防疫不松懈理念。
社区解封了,工作队的工作重点转向“内防反弹、严防输入”上,仍是上门严密排查,掌握流出人口去向,摸清是否经过中高风险地区等,慎终如始做好动态管理。3月21日至今,金崎社区无新增病例。4月14日,工作队圆满完成下沉任务,返回原岗,继续以本职工作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